五、教學反思的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問題的發現者,他們將我們平常意識不到的教學行為,沒有深思的教學觀念等進行及時反思與研究,并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教學實踐,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豐富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二)真實性原則
教學反思大多反饋的是課堂教學的主觀感受,要使教學反思有實用價值,必須如實地反映每堂課教學優劣,包括教學目的要求落實與否、教學原則貫徹與否、教學方法運用的利與弊、教學內容的完整與疏漏和教學效果的好與壞等。
(三)及時性原則
必須堅持教學反思的及時性,且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教學反思只有及時,才能保證其真實有效、有極強的針對性,為以后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等到再次授課時,在“揚棄”中進行教學更新,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四)個性化原則
教學反思雖然有時也需要同伴的支持,但其性質還是個人行為,是依靠教師個體獨立思考來進行的。教學反思使教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魅力、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六、教學反思的類型
(一)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
根據教學的基本流程,教學反思可以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
1.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在課前思考如何組織教材,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具體實施方法,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等。還要在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如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范圍對學生是否適度;所設計的活動哪些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哪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等等。
2.教學中反思
教學中反思即課堂反思,也叫調控性反思。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反應要快,要及時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修改和調整,不可大修大改。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保證課堂教學順利而有效的進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3.教學后反思
教學后反思是指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后,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教學后反思也是目前最廣泛的反思形式。教學后反思可以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教學后反思有利于培養教師的思路和分析能力、鉆研與創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
根據反思的主體,教學反思可以分為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的反思,自我反思源于反思主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它是反思的最主要形式和最高境界。
2.集體反恩
集體反思是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
(三)縱向反思和橫向反思
根據反思對象,反思可以分為縱向反思、橫向反思。
1.縱向反思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進行整合思考。
2.橫向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四)理論反思和經驗反思
根據教學理論深淺程度,教學反思可以分為理論反思和經驗反思。
理論反思是指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對照進行的反思,它是對教學的宏觀反思。經驗反思是指總結個人教學經驗的反思,它是對教學的微觀反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