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專業化包括:教師的職業能力素養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專業化。
(一)教師竹職業能力素養
1.學科專業素養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性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對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能廣泛而準確的掌握,對基本的技能能熟練運用,對學科的基本結構能深入地理解。
第二,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及該學科的發展過程。了解學科間的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系等,這不但可以豐富教師所教學科的教學工作,而且使教師有可能與相關學科的教師之間在教學上取得協調,在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活動中相互配合。
第三,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對于一個教師來說,要領悟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和方法,把所教內容放在更為深廣的學術背景和社會背景上考慮.這樣才能夠全面理解所教內容的價值和意義,給學生帶來更廣的知識面和更多的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2.教育專業素養
教師職業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所教學科的專業素養,還應具有相關的教育專業素養。教育工作有它自身特有的規律。人們通過長久的教育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人們提出了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體系,形成了系統的教育理論。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形成了龐大的教育科學體系。教師要加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必須掌握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培養對教育理論的研究能力。其中,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師首先要掌握的最為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
3.綜合能力素養
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是指教師除了應掌握專業知識和理論還應具備其他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協調能力、自我調整與反思的能力等。語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傳播知識和影響學生的重要手段,沒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師.很難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班級管理能力是班級進行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具備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要組織管理班集體,要能根據班集體的具體情況,提出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與計劃,培養良好的班級作風、學風、紀律,并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教育活動。
協調能力是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發揮協調和主導的作用,使各種教育因素形成合力,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教師的調控能力主要包括對自我表現的監控能力和對教學的監控能力。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對整個教育教學及管理全過程產生的問題所作的反思及總結,及時地調整計劃,改進教學或者管理方法,以適應新的變化。
(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它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還是教師高尚道
德品質的表現,在教育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
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主要包括熱情慷慨、善于交際、樂于助人、有責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觀、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3.健康的心理.愉悅的情感
教師心理健康是指一位優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對外環境及人際關系有著良好的適應能力。愉悅的情感是塑造青少年靈魂的強大精神力量,豐富的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使廣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在期待和激勵下,自覺熱情地學習。
4.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完善人格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教師對工作環境的認可,激發其工作熱情,使其精神愉悅并保持身心健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