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方面:應具有進行自我詰難、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科學態度
這是因為反思往往會涉及一系列相應的態度和德性。最基本的就是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敬業精神和教育責任感。也即教師應以科學的理性態度和方法對教育教學的本質予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相應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
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具有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對自己已有行為和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改造并調整不良行為習慣的意識和能力。而這尤其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勇氣、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
懷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客觀的自知之明等品質。因為在這諸多的品質中實際上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師生觀、知識觀和評價觀,也傳達著教師的教育素養。
有關調查表明,優秀教師的“教后感”常常包含著深刻的思考.表明了他們在“教后”對“教中”反思修正的執著情懷和熱切愿望。因此,隨著教師經驗的逐步積累和豐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逐漸對自己的教學實施有效的反思和監控,這也正是研究型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二)學校方面:應為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創設相應的環境和條件
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離不開適宜的客觀環境。學校作為教師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對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反思意識、反思能力,需要學校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1.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管理制度。
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日常工作實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科學分配教學任務,定期培訓以提高教師素質,開展合作教學,完善聽課、評課及科研制度,等等。建立較為完善的教師管理制度能夠為教師自覺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營造氛圍、開通渠道、提供相應的時間和空間。另外,應建立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體系。對所有在職教師予以科學的評價,通過評價這一手段來幫助教師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教師解決這些問題指明方向、提供條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因此也應成為教師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學校應利用評價對教師的教學反思予以一定的引導和監控。應注重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用,而不僅僅是發表文章的數量。
2.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
不少研究者已明確強調了寬松的教學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培養教師自覺反思的重要性。在這 里需要指出的是,營造寬松、和諧、團結、向上的學校環境、課堂環境,創設民主、信任、團結、協作的同事、師生以及教師與學校管理者等不同主體間的良好關系,是教師主動發現、勇于承認教學中的問題并虛心向他人學習的重要的環境支持和保障。因此,中小學教師和管理者。應經常調查和了解班級、學校環境及人際關系的現狀,并進行認真的總結、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為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和條件。
總之,教學反思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和堅持,而且需要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單位予以政策、經費、制度等方面的切實支持和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教師的自我提高動機,調動教師積極進行自我反思與實踐,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行為和能力得到根本的提高和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