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
(一)推斷的界定
根據上下文進行合理推斷,是閱讀材料之后的一種發揮和再創造過程,是一種根據已知的事實或前提,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新判斷的能力。它必須遵循“原文至上”的原則。任何推斷都不是空穴來風,都必須從材料本身出發,從材料具體內容出發。原材料中需要“推斷”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情況:
1.材料沒有直接給出現成的結論。
2.作者在材料中對某一方面事物的發展暗示了一種傾向。
3.材料包括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對這些材料的綜合可以推測出某一方面的發展。
4.作者對某些觀點或現象的個人看法,或對某些事物的評價態度。
5.結合現實社會生活或科技發展等有關常識,可推測出某一新發現、認識的前景。
推斷有歸納概括性推斷和理解性推斷兩種。推斷要有根據,不可主觀武斷,原因(條件)與結果之間要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想象要合乎事理、情理。推斷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歸納性推理,要根據材料中相關信息點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出概括性的結論。
2.理解性推理,要分析材料的外在意義。體悟作者內在的思想傾向;把握作者行文脈絡、內在感情的變化,推斷深層次的意蘊。
(二)技巧分析
1.提煉材料明顯要點
在整體閱讀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傾向、觀點態度,篩選出文中的有關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觀點之間的區別及作者對它們的評論或看法。
2.抓住文章隱含信息
挖掘有關材料或信息中的隱含信息,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隱含信息是材料對某一方面的問題沒有明確的說法,或者是作者對問題的發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題者對某一問題變換了一個角度,或者在材料的分析總結中臨時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觀點,或者是時間、地點等因素的變換等等。
3注意文中關鍵詞句
語言形式的提示作用是很重要的,應密切關注。抓住了某些關鍵詞語,也就可能找到了打開思路的鑰匙。如表時間、趨向、主次、判斷、因果、類比、總結概括的語句,句式上的因果、轉折、條件等。材料中要點設置的常見語言形式有:今后將成為主要方面。
有望在近期獲得解決,有可能實現,……是絕對不可能的,將有重大意義,因此人們產生了某方面的想法,只有……才能有某方面的結果,必須……否則將不能實現,……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作者對這一點是持否定(肯定)態度的,可以進行某項試驗,已經找到了某方面的方法(結論、線索),與某種現象(做法、問題)一樣此問題也將成為……等等。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匯總|《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如何三招攻克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 教師資格《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