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結構化面試:現在一些中小學給學生專門開設了“學農”課程,內容圍繞農業教育和農業勞動,讓學生在農家全封閉體驗具體的農業勞動。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開設學農課程,目的在于讓中小學生體驗務農的生活,從中學會感恩、堅韌等美好品質。因此,我認為給中小學生開設學農課程,是值得借鑒和推廣的。
當前大部分城市里的中小學生“只知盤中飯菜香,不知莊稼如何長”,甚至還鬧出過很多笑話。而且,他們的課余生活也更多的是穿梭于興趣班和補習班中,或者是低頭玩電子產品。給他們補一補農業勞動相關的課程是很有意義的。
一方面,這有利于學生了解農耕文化。農耕文明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其本質要求是守望田園,辛勤勞作。而且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通過學農體驗,可以讓學生感受農業文明,幫助學生理解中華文明的精神,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有正面的引導作用。
另一方面,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及吃苦精神。“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是現實中許多孩子的真實寫照。孩子不愛勞動,與家庭嬌生慣養有關,也跟生活脫離勞動有關。
以課程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勞動中來,可以促進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逐漸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總之,我認為務農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當然,想要讓學生真正的領悟到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受到農耕文明的偉大、常懷感恩之心,也不能單單依靠開展學校務農教育。想要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好,歸根結底還是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多的勞動機會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們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