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要求
基本知識和技能:
認識燃燒發生的條件和知道滅火的簡單原理和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
2.利用實驗學習對比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
3.通過活動和探究,體會對獲得的事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燃燒實質及其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2.了解火災危害與防護方法,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識,學習簡單的滅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3.使學生體會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重點燃燒條件 滅火原理
三、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四、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說到燃燒你會立刻聯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給我們的生活都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放映錄像1)
師:同學們,看了這一段錄像你有什么樣的感想?請發表你的看法。
(學生發表看法,注意鼓勵學生)
師:既然燃燒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就來好好探究一下有關燃燒與滅火的問題,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燒產生的火為我們人類服務。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很多燃燒的場面,你發現通常的燃燒一般有什么特點?
生:發光、放熱等
師:燃燒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質的反應?
生:氧氣
師:對,燃燒就象你們所說,是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是氧化反應。
怎么樣才能讓燃燒順利地進行?燃燒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不妨先從下面的問題入手:
1.所有的物質都能燃燒嗎?
給出一些物質,選擇可以燃燒的:
木條、蠟燭、小煤塊、小石子、紙張、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燒的物質在什么條件下都可以燃燒嗎?
探究一:
操作步驟 | |
1 |
用鑷子取兩小塊白磷分別放入盛有熱水和冷水的燒杯中,觀察白磷有無變化。 |
2 |
用一支大試管豎直插入盛熱水的燒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觀察試管中有何現象。(實驗后不要取出試管) |
3 |
再用一支大試管豎直插入盛冷水的燒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觀察試管中有何現象。 |
物質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物質的著火點。
同學們實驗探究,然后交流討論,分析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板書: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這三個條件是需要同時具備還是只具其一既可呢?事例分析證明。
下面的現象如何解釋?
演示:把分別盛有少量紅磷、白磷的大試管同時放在熱水中,觀察現象。
請同學描述實驗現象,分析原因。說明不同物質著火點不同。
下表給出的是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
可然物 |
白磷 |
紅磷 |
硫 |
木炭 |
酒精 |
無煙煤 |
著火點(℃) |
40 |
240 |
260 |
320~370 |
558 |
700~750 |
一般來講,著火點低的物質比較易燃,著火點高的物質比較難點燃。
過渡引言:我們知道了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那么如果我們需要滅火應該怎么辦?(答:破壞燃燒的條件!)如何破壞?我們不妨以身邊的事件為例來想想辦法。
師:請同學們想想遇到下列情況怎么辦?(要求學生說出方法及其運用的原理,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新理念。)
一包炸藥的導火線在遠處被點燃了!
家里油鍋起火了,怎么辦?
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了,怎么辦?
學生思考,小結歸納:依據燃燒的條件推出滅火的原理:破壞燃燒所要具備的條件之一,既可達到滅火的目的,可采。阂谱呋蚋綦x可燃物;隔絕空氣或氧氣;使溫度降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討論:萬一發生火災,你應采取什么措施?(原則:小的自救,大的逃生)
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學生的方案是多種多樣,甚至有錯誤的。但沒關系,教師可以和學生對不同的方案共同討論、評判,達成共識,得出較科學的方案。)
多媒體播放課件:火災現場逃生的動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