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帝國元首的一段抱怨:“麻煩在于人口眾多,管理事務繁雜。因為公民包括了種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們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萬別,統治起來困難至極。”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新問題和新矛盾呢?引導學生思考,進入新課教學。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過渡:上節我們學習了習慣法到《十二銅表法》的過渡。同學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在這一時期,羅馬公民法的主要適用范圍是什么?(羅馬公民,僅指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成年男性公民)。
教師引導學生看“羅馬擴張示意圖”,從宏觀上了解到這一時期羅馬遼闊的疆域。教師強調:至1世紀后期,羅馬帝國已經建立控制歐、亞、非三大洲的廣闊區域,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主人。
教師提問:這個版圖中融合了多民族的人民。原來的公民法還適用嗎?(不適用)
(二)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
1.由公民法到萬民法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課文,找出羅馬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哪些法律來形成萬民法的呢?
教師小結:萬民法包括多種內容,主要有皇帝頒布的法令、法學家編纂的法律等納入其中。帝國對行省上層階級大量授予公民權,對無羅馬公民權的外邦人給以適當的司法保障。
教師介紹:到公元6世紀時,皇帝查士丁尼設立專門委員會編撰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為《民法大全》,這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公民法到萬民法發展的必然性
教師出示史料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法律發展遞變?到底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說明原因。材料如下:
學生討論得出,隨著帝國的擴大,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往來,要求有共同的貨幣和法律,統一秩序。另外,各國的人民也需要和羅馬公民一樣享有同樣的法律保護。
教師總結:經濟方面,國際交往的擴大、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等新矛盾。政治方面,在羅馬向外征服過程中,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問題顯現出來。特別是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護,對羅馬統治表現出不滿。由此得出:僅適用于羅馬內部的公民法已無法應對這些新變化。
教師強調:公民法向萬民法的過渡是歷史和羅馬發展的必然趨勢。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復習本節課所學。
作業:說說古羅馬法律的完善對社會進步有什么作用?體現了古代人民的什么精神?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談談羅馬法為什么能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答案】
(1)羅馬法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修正、完善,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2)羅馬帝國疆域遼闊,最強盛的時候地跨三洲,正如恩格斯所說:“羅馬的占領,在所有被征服的國家,首先直接破壞了舊有的社會生活條件。到處都由羅馬法官根據羅馬法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判無效。”被征服的國家和地區都無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進羅馬法的影響。
(3)羅馬法本身的系統性、邏輯性很強,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發展和傳播。
2.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也很完備,但是近現代的西方資產階級立法司法更多借鑒羅馬法而不是中國法律體系,結合你的認知談談原因。
【參考答案】
從地域上來說,西方文明是從雅典和羅馬一脈相承發展而來的,西方資產階級受到羅馬的影響更大,了解更多。
從羅馬法和中國法律體系的特點來看,羅馬法是基于商品經濟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的觀念,這些觀念更符合資產階級的需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