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小學社會《課前準備好》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設置活動,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究竟都在做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吧。
看看左欄,再看看右欄,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嗎?
通過討論交流活動導入今天的新課《課前準備好》。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我們課前在做什么
活動一:我是小小觀察員
在課前的尋找我的行為的活動中,許多同學都在表格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除了上述的這些行為外,同學們還有哪些觀察到的行為想和大家分享呢。下面請兩位同學談談自己觀察到的東西,其他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他們的這些體驗。
教師總結:在上課之前,有的同學做好了準備,如:把該用的書本子和筆放好等待上課,有的同學卻沒有做好準備,上課前顯得有些手忙腳亂,這兩種不同的準備也會帶來不同的上課效果,所以養成課前準備好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2.我們在課前要做什么
活動二:我要做好課前準備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我需要做好哪些課前準備。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制作表格。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在上課之前我可以做好的事情有:整理書桌、擺好書本、預習新課、提醒其他同學上課、擦掉黑板、整理講臺等等。
環節三:鞏固提高
多媒體展示材料:小軍和小玲在做課前準備,分別是整理書桌準備好本節課的書本正在提醒其他人上課和整理書桌準備本節課的書本正在預習本節課的知識。
問題:根據本節課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你認為誰的做法更好?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進行正確引導。
最后師生明確:不管是小軍還是小玲,他們都有做好課前準備的好習慣,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養成做好課前準備的好習慣。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課前準備好是學習的一個小習慣,也對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對課堂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每個同學都要積極養成課前準備好的習慣,為上課做好準備,為自己的更好的學習做好準備。
課后作業:請同學們課下再次整理課前準備好的內容,做成表格貼在自己的桌子上,時刻提醒自己課前準備好。
【板書設計】
課前準備好
1.課前我們在做什么
2.課前我們要做什么
【答辯題目解析】
1.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有哪些好處?
【參考答案】
1.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探究熱情;
3.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拓寬學生知識面,擴大視野,陶冶情操;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說說你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答案】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我設置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課堂的到來。
2.行為與習慣目標
能養成做好課前準備的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做好課前準備的事情和方法。
4.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做好課前準備的方法。
小學社會《不一樣的你我他》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運用“大風吹”的游戲進行導入。
實錄:教師說大風吹,小朋友們問吹什么,教師說吹短發,短頭發的同學就請站起來。運用這個游戲進行導入不僅能夠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活動一:自畫像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你了解自己嗎?你喜歡什么?你最擅長什么?你的性格是什么樣的?讓我們按照教材上第22頁的圖片給自己畫個自畫像吧。
畫完之后可以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自畫像,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性格怎樣。通過這樣的畫一畫、說一說,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二:畫一畫
(為了進一步加深小朋友們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認識,設計如下活動)
利用ppt展示一幅圓的簡筆畫,讓小朋友們發揮想象,把他們聯想到的生活中的圖形畫在紙上。畫完之后讓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交流分享。
每個小朋友畫了不同的圖像,有畫氣球的,有畫皮球的,有畫笑臉的等等。
接下來可以問小朋友一個問題:為什么同一個圓,到了我們每個人手里,變成了不同的圖形?
引導孩子們得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畫出了不同的圖形”。
緊接著可以讓小朋友們分成小組,討論一下:“我們除了長相不一樣,想法不一樣外,還有什么不一樣”。小組討論完后,進行全班交流分享。
例如每個人的血型不一樣,愛好不一樣,理想也不一樣。
2.不一樣的我們一起合作創造了豐富多彩
過渡: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么人們之間的差異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呢?
上課之前給每個小組發一張白紙,紙上有一束沒有染色的花,讓小朋友們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這束花染色。染完色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
教師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小朋友們得出不一樣的我們一起合作創造了豐富多彩。
首先問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平時看到的花大多只有一種顏色,但是這朵花有很多顏色。
教師接著問這朵五顏六色的花是怎么得來的?
學生回答:大家一起合作得來的。
最后問為什么會比平常看到的更豐富多彩?
學生回答:因為每個人喜歡的顏色不一樣,染上的顏色也就不一樣。
教師總結: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才有了多彩的圖畫。人們之間的差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
3.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過渡:小朋友們通過上面的活動可以理解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也知道了不同的人一起合作給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接下里可以引導他們去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我們班里其他同學的特點。
A同學非常喜歡小動物,每天都給樓下的流浪狗找吃的。她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同學!
B同學喜歡跑步,可以代表班集體參加比賽。他非常有責任心!
C同學很喜歡讀書,可以給大家講故事,她希望自己講的故事能帶給大家快樂。
D同學非常喜歡畫畫,可以給大家畫像。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接受自己的不同,包容別人的不同,不一樣的你我他,我們一起攜手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環節三:鞏固提高
老師給學生們播放提前準備好的錄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是錄音都是誰的呢?你是怎么辨別出來的呢?
同學們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準確。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聲音也是獨一無二的,通過這些聲音,我們就可以辨別出說話的人是誰。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善于發現同學和自己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下和自己的同學互相說一下彼此的特點和閃光點,再一次感受大家的不同,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同,包容別人的不同。
【板書設計】
不一樣的你我他
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二、不一樣的我們一起合作創造了豐富多彩
三、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答辯題目解析】
1.談一談怎樣理解不一樣的你我他?
【參考答案】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人們之間的差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因此,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接受自己的不同,包容別人的不同,不一樣的你我他,我們一起攜手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2.說說你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逐步理解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以自己的特點為榮;逐步養成分享與合作的習慣。
(2)能夠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包容別人的不同;學會分享與合作。
(3)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小學社會《這樣可不行》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3組對比圖片,第一組臟亂的教室和干凈整潔的教室,第二組運動會結束后沒帶走垃圾的坐席和帶走垃圾的坐席,第三組是污染的河流和未被污染的河流。
引導學生思考:喜歡哪些照片,為什么?
教師總結,我們都喜歡干干凈凈的環境,要想擁有一個這樣的環境,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呢?順勢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可不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觀察討論:“這樣可不行”
活動一:情境創設
除了亂扔垃圾,生活中還有很多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出示圖片
討論交流:圖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痰不吐難受”和“想扔垃圾沒有垃圾桶”)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教師總結:我們每個人都要做講衛生的小朋友,圖上的這些行為我們一定不要做。
2.調查交流:不講衛生我記錄
活動二:小組討論
課前老師布置了調查,你發現還有哪些不講公共衛生的情況?學生拿出之前填寫“我的觀察記錄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
小組回答,教師總結:隨地大小便;墻上亂涂亂畫;亂踩公共座椅;隨意張貼廣告紙;公共場所抽煙;在公交、地鐵、火車等吃氣味重的東西;寵物隨地大小便;從車里拋垃圾這些都是不講衛生的現象。繼續進行追問:這些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不講公共環境衛生的危害可真大。不良的公共場所衛生,不僅會傳播各種疾病,還會使其他人感到厭惡和不愉快。
3.落實行動 :“我能做到的……”
活動三:情景模擬
教師多媒體出示情境:感冒了,我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交流:感冒了會有哪些癥狀?(預設: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發燒)。如果你感冒了在公共場所,應該怎么做?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進行續編。
教師總結: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做到不傳染他人,遵守公共衛生:擦過鼻涕的紙巾要及時扔進垃圾桶;咳嗽的時候也要捂住嘴巴,最好用手帕或紙巾捂住;不能和別人共用一個水杯。進而引導學生針對其他生活中的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提出相應建議。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多媒體出示《中小學生守則》第4條: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干凈整潔的公共環境給我們帶來愉悅,所以,我們不亂扔,更要提倡“彎腰精神”,一見垃圾就撿起,扔進桶里不怕煩。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維護公共環境衛生,做遵守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課后作業:在自覺保護公共環境衛生的同時,也要提醒他人,做好宣傳。請同學們課下制作環保卡、宣傳標語、環保袋等,下節課進行匯報。
【板書設計】
這樣可不行
不講衛生我記錄
我能做到的……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學情,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做遵守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行為與習慣】
養成維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知道生活中哪些行為不講衛生的公共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面對不講衛生的公共現象能提出有效建議。
2.請列舉引導學生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宣傳標語。
【參考答案】
帶走垃圾,留下文明;扔下的是文明,拾起的是美德;保持清潔衛生,關愛你我健康;治理“臟、亂、差”,要靠“你、我、他”; 文明伴我行,公德在我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