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思想政治《意識的能動作用》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遼寧省大連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意識的能動作用
2.內容: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動物沒有自覺的意識,不懂得自己活動的意義,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所以,它們既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總之,意識具有能動性,它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教學中注意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有適當的提問環節;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答辯題目1.請簡要介紹你本節課所涉及到的教學方法及其使用。
2.“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正確與否,給出理由。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讓兩位學生上到講臺,互相用教師的手機給對方拍照,然后教師把剛拍的照片傳到電腦里面,借用多媒體呈現兩位學生的照片。學生們在極濃的興趣下觀看完照片以后,教師提問,是先有現實中的同學還是先有我們在看到照片而獲得的關于兩個同學的認識?
結合上一節課的知識——物質決定意識,學生的回答是很明確的:“先有現實中的同學”。
教師繼續激趣設問:“若是把兩個同學換成是手機,那到底是先有手機,還是先有人們關于手機的設計理念?”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意識對于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學生花兩分鐘快速地再次閱讀課本以后,學生以前后桌四人為學習小組展開討論,時間三分鐘。
時間到,同學踴躍回答。
教師總結到:自然界本來沒有手機,它是人所創造的。大自然在剎那間可以演化出一個大陸,也可以在剎那間毀滅一座山峰。但不論再過多久,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部手機。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東西,這說明人的意識具有極大的能動作用。
教師讓學生抬頭繼續追問:意識能夠創造出世界上原本沒有的東西,這是否說明意識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呢?
學生回答,不是,意識不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教師總結并提問:人們即使是創造出世界上所沒有的東西,也只是對原有的自然物的改造,比如手機,創造電腦的原材料都是物質的東西。從這里可以看出,意識并非直接變為現實,那么意識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學生思考。
(1)意識借助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教師待學生思考發言后總結到:意識發揮作用應該是間接的,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使自然物發生改變,即改變了物質的具體形態。
教師在幻燈片之中出示馬克思所說的——最蹩腳的建筑師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動物沒有自覺的意識,不懂得自己活動的意義,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所以,它們既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采集花粉,釀成蜂蜜。如果這個地區、這個季節沒有花了,它就毫無辦法,只好遠走高飛,或者活活餓死。而人類卻能制造并使用生產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合乎自己的需要。
(2)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過渡:教師說:“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體會。”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出各種體會。教師總結到:精神即是一種意識。意識來自于客觀事物,沒有客觀事物就沒有意識。人可以在意識指導下進行實踐,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識指導下的實踐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萬能的。沒有意識指導的實踐是不存在的,沒有正確的意識指導的實踐,也不會取得成功。因此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能的。
2.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士兵不同的精神面貌對比視頻,讓學生帶著“同樣作為中國軍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的問題觀看。
學生觀看以后舉手發言,學生的答案比較模糊,教師不急著總結,而是在幻燈片上呈現案例:法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在一個班里選了學習最差的10名學生,用儀器給學生檢查后對他們的班主任說,經實驗證明這幾個學生是班里最聰明的學生,他們都會是未來的科學家,只是你們自己不知道罷了。過了兩個月,當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時,發現這10名學生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了什么?
學生看了案例以后,現在的答案指向性更明確,更清晰。“羅森塔爾效應”所反映出的強烈的激勵作用表明:人的意識能動性能夠對一個人的生理活動產生強有力的影響,使人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積極的進取精神,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
教師總結: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出示幻燈片:有這樣一則歷史故事:武則天曾下令一夜之間百花必須同時開放,結果,諸花都遵命地開了,唯獨牡丹不開,武則天大怒,把牡丹貶到洛陽,牡丹到了洛陽卻開得很盛。從哲學的角度分析,武則天讓“百花遵命”的命令簡直荒唐可笑,因為它違背了植物生長的規律。在唐朝那個年代,要讓不同季節的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開放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今天,讓“百花遵命”卻為何變成了現實?
學生觀看圖片后,以前后四人為學習小組開始展開兩分鐘的討論,討論完畢,學生舉手發言。
由于此知識點難度系數比較高,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各種植物開花是有規律的,這主要取決于溫度、水分、日照時間長短等條件,如梅花喜寒、桃花喜溫、荷花喜熱、菊花耐霜,人們認識和掌握了植物生長的帶規律性的東西,就可以為它們創造各自生長環境條件,提前或推遲它們的開花期。栽培學發展到今天,人們能使各種不同季節的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開放了。所以,若是要使意識能夠正確的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所必備的條件是什么啊?”
此時,學生結合上一節課的知識與教師的引導回答:“需要尊重客觀規律。”
教師總結:要改造客觀世界,必須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關鍵的是要按照客觀事物的規律去辦事。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得出: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動物沒有自覺的意識,不懂得自己活動的意義,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所以,它們既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作業:搜集正確的意識催人向上,使人奮進的資料,下節課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1)意識借助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2)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2.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要介紹你本節課所涉及到的教學方法及其使用。
【參考答案】
本堂課我主要用到了四種教學方法,分別是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及教師引導法。
首先是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從呈現兩位學生的照片開始,一直到武則天命令百花一夜開放故事的呈現都借用了多媒體教學法。
其次是小組討論法,小組討論法一共使用了兩次。第一次針對“若是把兩個同學換成是手機,那到底是先有手機,還是先有人們關于手機的設計理念?”的問題展開討論,由于此問題本身比較簡單再加上與上節知識點聯系緊密,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的答案與知識基本一致。第二次的使用是為了解決“在今天,讓‘百花遵命’卻為何變成了現實”的疑問,由于此問本身難度系數較高,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的答案比較模糊,因此,在此處我綜合運用了小組討論法與教師引導法。
再者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本節課的使用是為了同學們更好的回答“同樣作為中國軍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的問題而呈現的“羅森塔爾效應”,目的就是為了得出——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的結論。
最后是教師引導法,教師引導法的使用除了我剛說的與小組討論法綜合運用以外,其實也貫穿與教學的始終。
本節課每一個教學過程,其實都是幾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只有將多種方法加以綜合運用,取長補短才能更好的使學生掌握住知識。
2.“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正確與否,給出理由。
【參考答案】
這個判斷是錯誤的,意識分為正確意識與錯誤意識,不同性質的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動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山東省青島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2.內容:
人民民主的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也表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今天中國所煥發出蓬勃活力,就是中國人民真實地擁有廣泛自由、民主、人權的生動寫照。
3.基本要求:
(1)聯系生活實際說明我國民主的真實性;
(2)有適當板書;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答辯題目1.請你說一說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
2.說一說你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通過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點,引導學生回憶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回憶這個廣泛性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除了廣泛性之外還有什么特點?引出真實性,進而導入本課,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物質保障
通過多媒體出示資料:我國選舉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經費由國庫開支。
請同學們分析這則案例,分析一下這則資料主要體現了真實性的哪一方面?
學生自由回答。
在學生回答出物質保障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物質保障的事例非常多,哪位同學還可以給大家舉一些例子?
請學生以同桌為單位思考、討論、交流。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同學們的例子都很有代表性,像我們每年的公民選舉所需要的經費由政府開支;在選舉期間,國家掌握的報刊、電視、廣播等都為選舉活動提供相應的服務,這些都是物質保障的重要體現。
(二)法律保障
過渡:除了物質保障之外,還有哪些保障,看一看接下來這則材料又體現了真實性的哪一方面的保障?
請同學們分析PPT上這則案例:
案例: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有關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法規一千多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等等。
學生自由回答。
在學生回答法律保障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法律為人民民主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人民行使權利有法可依,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真正體現了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三)制度保障
過渡: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具有物質保障、法律保障之外其實還有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資料:我國政治制度有很多,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等。
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這體現了什么保障?
(2)除了以上制度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制度?并給大家講一講你熟悉的一個或幾個制度?
(3)在大家了解的這么多制度里面哪些是根本政治制度,哪些是基本政治制度?
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選派代表發言,并規定時間5分鐘。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我國的制度保障很多如: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訪舉報制度……而其中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個基本政治制度分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出示今年四川省九寨溝發生地震的圖片、出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抓緊了解災情,迅速組織力量救災,全力以赴搶救傷員,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的資料。”以及災后國家積極送物資,藥品等圖片。
請學生思考從這些圖片和資料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思考好了請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從這些資料中,我們看到了我國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不斷地進步,不管是之前的制度保障,法律保障,還是物質保障,這些其實都是為保障人權保障人民的權利而服務的,因此人權神圣不可侵犯。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一起說出人民民主的兩個特點特點,以及特點的具體表現。
作業:作業一:請學生預習下節課知識點,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作業二:寫一篇關于人民民主特點的小論文,最好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下節課一起分享。
【板書設計】
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1.制度保障
2.法律保障
3.物質保障
【答辯題目解析】
1.請你說一說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
【參考答案】
首先人民民主專政是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在我國國家依法打擊極少數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就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
2.說一說你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
2.運用生活實際說明我國民主的真實性。
【能力目標】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問題基本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愛國熱情,堅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
高中思想政治《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弊端》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浙江省寧波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弊端
2.內容:
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在市場經濟中,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解下,為了自身眼前的利益,有的工廠大量排放廢氣、廢水,甚至制假售假;有的人為了自身的不正當利益,剽竊他人的智力成果,對他人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軟件進行盜版。
生產經營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各方面的信息,也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因而其決策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當某種商品的生產有利可圖時,他們往往一哄而上;反之,則一哄而退。
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調節,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商品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
3.基本要求:
請根據上述教學內容及新課程理念,設計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試講。
(1)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有的放矢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過程要有提問環節。
(3)配合教學內容適當的板書。
(4)試講大約10分鐘。
答辯題目1.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是什么?
2.說說本節課你是如何導入的。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在開始新課之前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有個人家里著火了,這時他給119打電話求助,這時消防員問的不是他家的地址而是問他給多少錢,并且嫌他給的太少討價還價。如果這是真的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提問:消防可以用市場來調節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對,消防不能用市場來調節,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那么市場有哪些弊端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進入今天的課程——市場調節的弊端。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市場的自發性
向學生講述紅心鴨蛋的案例:“紅心”鴨蛋,市民認為是鴨子吃了小魚小蝦才會產出的鴨蛋,覺得它雖然價格比普通蛋要高,但營養價值高,賣相也好。但有一些所謂的有營養的“紅心”鴨蛋,是鴨子吃了摻有蘇丹紅成分的工業染料產出的。制作“紅心蛋”的人,心并不紅,為了自身的利益,以廣大消費者的健康為代價。
提問:這體現了市場調節的那個弊端?
學生回答,自發性在利益驅動下商家產生一些違反市場原則的行為。教師總結,這是一種商家為了利潤,在利益的驅使下,自發的做出的一種違反市場規則、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這也體現出,市場調節是有缺陷的,它具有自發性。
(二)市場的盲目性
向學生列舉材料:2010年以來,由于炒作,我國物價走勢“漲”聲片,相繼出現了“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糖高宗”事件。大蒜市場價近10元一斤,這使許多農戶跟風種植,而2011年6月,市場上大蒜最高才賣到5元每斤。與2010年同期比,大蒜的零售價格跌幅已經超過了50%。2011年上半年蔬菜價格持續下跌,由于滯銷,有的菜農一天最多要倒掉六七百斤蔬菜。還有的白菜種植戶,為了減少額外支出甚至干脆讓白菜爛在地里。
思考:這體現了市場調節的哪些弊端?會有什么后果?
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體現了市場的盲目性,是市場的盲目性弊端,易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
(三)市場的滯后性
漫畫《一哄而下》,有人看到其他人在某個地方賺到錢,于是“一哄而下”,結果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虧的很慘。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作為一個單獨的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沒有辦法全面了解市場供求情況,消息相對于市場的變化信息具有滯后性。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總結: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自發性的弊端是,在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必然有為了自身的利益,去侵害他人利益的行為。盲目性的弊端是,生產者由于不能完全掌握市場信息,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必然在決策上會出現一定的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是,由于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調節,商品生產的調整總是滯后于市場變化。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課所學有關知識,查找市場調節不同弊端的相關案例。
【板書設計】
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弊端
(1)市場調節的自發性
(2)市場調節的盲目性
(3)市場調節的滯后性
【答辯題目解析】
1.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是什么?
【知識目標】
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弊端
【能力目標】
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弊端,能夠分析經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自覺維護市場秩序、遵守市場規則的觀念
【重點】
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弊端。
【難點】
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弊端。
2.說說本節課你是如何導入的。
【參考答案】
我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過案例:如果有一天有個人家里著火了,這時他給119打電話求助,這時消防員問的不是他家的地址而是問他給多少錢,并且嫌他給的太少討價還價。如果這是真的會有什么樣的后果。提問學生:消防可以用市場來調節嗎?同學回答,我進行總結引導:對,消防不能用市場來調節,市場不是萬能的,那么市場有哪些弊端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進入今天的課程——市場調節的弊端,一起去尋找答案。
這樣的教學設計新穎直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