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初中生物《真菌的結構》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 下午 遼寧省阜新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真菌的結構
2.內容:
通過實驗觀察可以知道,酵母菌細胞有細胞核,還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等。和酵母菌一樣,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細胞里都有細胞核。真菌和動植物都屬于真核生物(eukaryotes)。
通過實驗還可以觀察到,青霉的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hypha)構成的(圖5-47)。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青霉的菌絲有兩種:在營養物質表面向上生長的,叫直立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的,叫營養菌絲。營養菌絲能夠從營養物質內吸收有機物,供霉菌利用。與細菌一樣,真菌細胞內也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小資料
冬蟲夏草的形成離不開真菌。這種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蟲后使幼蟲僵化死亡,形成冬蟲。到了夏天,真菌再從蟲體頭部生長出棒狀的菌體,形成“夏草”。
蘑菇的菌體也是由菌絲構成的,地下部分是纖細的菌絲,能夠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機物;地上部分叫子實體,由菌柄和傘狀的菌蓋組成。
3.基本要求:
(1)講清真菌的結構特征;
(2)要有恰當的板書設計;
(3)試講十分鐘;
(4)要有適當的互動。
答辯題目
1.在本節課中,你設計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2.菌絲都有哪些類型?有什么作用?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拿出自己培養的各種霉菌“作品”,請學生描述觀察到的形態結構,并借助放大鏡觀察其形態特點,并提問:放大鏡下的霉菌具有什么樣的形態特點?生活中真菌除了霉菌,還有哪些種類呢?引出本節課標題。
(二)新課展開
1.認識常見真菌
教師展示蘑菇實物及真菌圖片,學生仔細觀察,辨別出一些常見的真菌的名稱,了解真菌的形態。教師補充介紹其余真菌名稱。(木耳、牛肝菌、香菇、靈芝。)
2.觀察真菌的結構
教師展示酵母菌的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真菌的形態結構特點,結合資料,歸納總結真菌的結構特征。提出以下問題:
(1)酵母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酵母菌細胞有細胞核,還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等。)
(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結構有什么共同特點?(和酵母菌一樣,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細胞里都有細胞核。)
(3)我們把這類細胞內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稱為什么生物?(真核生物。真菌和動植物都屬于真核生物。)
教師多媒體展示霉菌的菌體,提出問題:
(4)霉菌菌體有什么特點?(青霉的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構成的。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5)組成青霉的菌絲有幾種?分別叫什么?(兩種。在營養物質表面向上生長的,叫直立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的,叫營養菌絲。)
(6)營養菌絲有什么作用?(營養菌絲能夠從營養物質內吸收有機物,供霉菌利用。)
教師補充講解:與細菌一樣,真菌細胞內也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展示蘑菇的結構圖,解釋蘑菇的菌體也是由菌絲構成的,地下部分是纖細的菌絲,能夠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機物。地上部分叫子實體,由菌柄和傘狀的菌蓋組成。
總結知識點,真菌的組成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
(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預習真菌的生殖方式的內容。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在本節課中,你的設計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知道青霉的形態結構。
(2)通過觀察新鮮蘑菇及培養皿中的霉菌等真菌,培養觀察、思考、動手和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交流與合作能力,團結與互助精神,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2.菌絲都有哪些類型?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組成青霉的菌絲有兩種:在營養物質表面向上生長的,叫直立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的,叫營養菌絲。營養菌絲能夠從營養物質內吸收有機物,供霉菌利用。與細菌一樣,真菌細胞內也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初中生物《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途徑》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 下午 浙江省杭州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途徑
2.內容:
代謝廢物通過多種途徑排出體外
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excretion)。代謝廢物的排出有不同途徑:一部分水和少量無機鹽、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絕大部分水、無機鹽以及對人體有害的尿素等廢物形成尿液,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還有某些代謝廢物隨糞便排出體外。
3.基本要求:
(1)要有過程性評價;
(2)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上述任務。
答辯題目
1.簡述排泄的意義?
2.你板書設計的理由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探究尿液成分的小視頻,提問:尿液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尿液中到底含有什么物質?(尿中含有尿素、水和無機鹽等。)
講解這些物質都是細胞代謝的產物,這些代謝廢物如何排出體外的?引入課題。
(二)新課講授
1.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
請學生說出:人體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物質呢?
(多余的水和無機鹽、尿素、二氧化碳等都屬于代謝廢物。)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結合自身思考:人體有哪些排出代謝廢物的途徑?充分討論后進行回答:
(1)排尿
絕大部分水,無機鹽以及對人體有害的尿素等廢物形成尿液,通過泌尿系統排出。
(2)排汗
可以通過排汗排出一部分代謝廢物。請學生回憶汗液不小心滴落在嘴里是什么味道?(首先感覺到的是咸。)總結一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和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的汗腺排出。
接著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思考人體出汗的部分都是哪里?總結概括出汗腺幾乎分布于全身各處。
(3)呼吸
接著多媒體出示人在寒冷的冬天哈氣的圖片,組織學生思考,呼氣排出的代謝廢物有哪些?(除了二氧化碳之外,會感覺到手潮濕,證明也會排出一些水分。)
3.排泄和排遺的區別
教師提問學生根據剛才的回答嘗試歸納總結:什么叫排泄?預設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人體將細胞活動產生的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
教師提問:排便會排出食物殘渣,是否屬于排泄?
(食物殘渣形成的糞便不屬于人體細胞代謝產生的,是食物被消化后的廢物,因此不屬于排泄。)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并講解,排便也叫排遺。
(三)鞏固提高
我們人每天必須排尿,少則500毫升,多的不超過2500毫升,排尿過少應該有所警惕。如果連一滴尿都沒有,幾天之后就會有性命之憂。思考:為什么排尿那么重要?
(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避免影響細胞的正常活動。)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人體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途徑:排汗、排尿和呼吸。
作業:有人說“汗液和尿液是一樣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回家思考,下節課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簡述排泄的意義?
【參考答案】
排泄對人體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可以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而且可以調節體內水、無機鹽的含量平衡,從而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保證體內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2.簡述你板書設計的理由是什么?
【參考答案】
對于本節課,我采用了脈絡式的板書。對于講解代謝廢物排出的途徑,主要注重對于過程和方式的講解,所以運用脈絡式的板書,條理更清晰,有助于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圖示式的記憶,便于學生理解。
初中生物《視覺的形成》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 下午 江蘇省蘇州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視覺的形成
2.內容:
人的眼球近似球體,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內容物構成,其基本結構和功能如圖4-47所示。
圖4-47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示意圖
假如一只黃蜂朝你迎面飛來,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它身上反射來的光線進入你的眼睛,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圖4-48)。當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獲得圖像信息時,會通過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的特定區域,大腦立即處理有關信息,形成視覺。這時,你才“看”到了黃蜂。
3.基本要求:
(1)要創設適當的情景;
(2)有配合教學內容的適當板書設計;
(3)講解近視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答辯題目
1.談談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區別。
2.本節課你是怎樣導入的?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設置游戲,導入新課
1.請四位同學到教室前面來參與游戲,先睜著眼睛走直線,再蒙上眼睛走直線,看誰走的又直又快,分享兩次體驗的感受。引導學生思考蒙眼走彎路的原因(大腦沒有接受到眼睛的信息,不能準確定位),體會眼睛的重要性。
2.人所獲取的外界信息,絕大多數來自于眼睛,大家知道我們的眼睛都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人又是怎樣通過眼睛觀察事物的?引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講授新課
1.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觀察同桌的眼睛,描述眼睛的結構。眼睛由外部結構眼瞼、睫毛、眼肌以及內部結構眼球等幾個部分組成,其中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提出問題:眼球的結構組成又是怎么樣的呢?
展示眼球模型,結合多媒體展示眼球結構示意圖,講授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無色、透明,可以透過光線。
虹膜:位于角膜內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線的通道)。
晶狀體:透明,有彈性,像雙凸透鏡,能折射光線。
玻璃體:透明膠狀物質,位于晶狀體與視網膜之間。
視網膜:含有許多對光線敏感的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2.視覺的形成過程
學生根據眼球的結構特點合作探究視覺形成的過程。教師總結: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隨光線明暗及物體遠近的變化,瞳孔大小、晶狀體凸度會發生改變,以看清物體。
3.近視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若晶狀體調節負擔過重,晶狀體過度變凸且不能恢復原狀,甚至眼球的前后徑過長,那么,遠處物體的光線通過晶狀體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會落到視網膜的前方,這樣看到的則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物象。這樣看不清遠處物體的眼,叫做近視眼。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預防近視:“三要”(讀書寫字姿勢要正確;讀書寫字時間長了要遠眺幾分鐘;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強光下看書;不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不躺臥看書;不走路看書)。
(三)聯系生活,鞏固提升
引導學生思考用近視鏡進行視力矯正的原理。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眼球的基本結構及視覺的形成過程。
作業:課下思考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原理。
【板書設計】
視覺的形成
一、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二、視覺的形成
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
三、近視眼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答辯題目解析】
1.談談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區別。
【參考答案】
眼球的晶狀體等結構有靈活的調節功能,但若是晶狀體的調節負擔太重,過度變形而不能恢復原狀,從而使外界的物象不能準確的落到視網膜上,就會形成近視眼或遠視眼。
近視眼主要是晶狀體變凸或眼球前后徑變長,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的折射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視網膜前方形成的,所以近視眼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遠視眼則是晶狀體變凹或眼球前后徑變短,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的折射形成的物象落在視網膜后方形成的。
2.本節課你是怎樣導入的?
【參考答案】
我采用的是游戲導入法,請幾位同學到教室前面參加蒙著眼睛走直線的小游戲,從而使同學們真切體會到眼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眼睛的結構以及人類是如何通過眼睛看世界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進入課程的學習。
我這樣設計導入是因為游戲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這堂課的趣味性,營造一種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興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