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在线观看视频-黄色在线免费看-黄色在线视频免费-黄色在线视频免费看-免费啪啪网-免费啪啪网站

首頁 - 網校 - 萬題庫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 考試吧 > 教師資格考試 > 教師面試 > 正文

2021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答案

來源:考試吧 2022-3-18 12:07:56 要考試,上考試吧! 教師資格萬題庫
考試吧整理了“2021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答案”,更多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答案等信息,請訪問考試吧教師資格考試網。

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一、試講題目:種群數量的非周期波動

  二、詳細內容見教材課文

  參考解析: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PPT展示非洲地區獵豹種群調查后繪制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拋出問題:這些變化曲線圖能反應出種群變化的規律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闡述自己的觀點后,引出本節課題。

  二、交流討論,探究新知

  環節一:種群增長的"J" 型曲線

  教師播放細菌分裂的錄像或演示細菌分裂的計算機模擬動畫及課本中野兔增長的實例。請學生算出一個細菌產生的后代在不同時間的數量,然后畫出細菌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同時繪制出野兔增長的曲線。完成后引導學生討論,此曲線圖的形成需要滿足什么條件,這條曲線有什么特點?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請學生依次闡述自己的結論,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隨后師生共同總結出自然界確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如果以時間為橫坐標,種群數量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則大致呈“J" 型。

  環節二: "J" 型增長的數學模型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及課本,嘗試總結“J”型增長的數學模型。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依次闡述自己的結論,并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隨后師生共同總結出"J" 型增長的數學模型。

  環節三: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教師呈現高斯實驗模擬視頻。拋出問題:你認為高斯實驗中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呈"S"型曲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K值的前提條件“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點撥: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討論結束后,請學生依次闡述自己的結論,師生共同總結出“S"形曲線出現的原因以及K值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同桌兩人一組,嘗試結合實例繪制"S"型曲線。

  四、課堂小結,升華重點

  哪位同學可以分享下今天的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查閱并收集資料:生活中還有哪些種群的增長符合“J”型曲線和"S"曲線?下節課師生共同交流。

  板書設計:略

  二、多倍體育種舉例

  1、試講題目:多倍體育種舉例(三倍體無籽西瓜)

  2、內容: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要有情境設計;

  (2)要有適當的提問環節;

  (3)要有適當的板書。

  【答辯題目解析】

  1.獲得的四倍體西瓜為何要和二倍體雜交?說說產生多倍體的基本途徑。

  2.單倍體中可以只有一個染色體組,但是也可以有多個染色體組,對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所學: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等重要概念。提問:多倍體是怎樣形成的呢?在實踐中有何應用價值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多倍體育種

  教師投影展示:二倍體草莓、多倍體草莓的圖片。提問:多倍體的自然成因是什么?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看圖可知,多倍體植物各器官均較二倍體大,果實中含營養物質多。如四倍體水稻的干粒重是二倍體水稻的二倍,蛋白質含量提高了5%~15%,可見多倍體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過渡:下面,我們以“三倍體西瓜的培育過程”為例,學習多倍體在實踐中的應用。

  師生根據圖示學習、討論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

  讓學生自主畫出染色體的變化情況,并思考如下問題:

  (1)為什么以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滴在二倍體西瓜幼苗的芽尖?

  (2)獲得的四倍體西瓜為何要和二倍體雜交?聯系第一問,你能說出產生多倍體的基本途徑嗎?

  (3)三倍體西瓜為什么沒有種子?真的一顆都沒有嗎?

  (4)每年都要制種,很麻煩,有沒有別的替代方法?

  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之后派代表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歸納。最后,用流程圖表示多倍體育種的過程。

  2.聯系實際,展示多倍體育種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的實例。

  借助多媒體講述:多倍體育種在人工誘導育種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目前許多國家利用黟倍體育種方面均取得很大的成果。

  三、鞏固提高

  小組討論,列表歸納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優缺點。

  四、小結作業

  課堂總結

  五、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獲得的四倍體西瓜為何要和二倍體雜交?說說產生多倍體的基本途徑。

  因為雜交可以獲得三倍體植株。

  多倍體產生的途徑為: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2.單倍體中可以只有一個染色體組,但是也可以有多個染色體組,對嗎?

  正確。如果本物種是二倍體,則其配子所形成的單倍體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如果本物種是四倍體、六倍體等多倍體,則其配子所形成的單倍體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染色體組。

  三、模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1.題目:模擬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2.內容:

  在自然條件或認為因素的影響下,染色體發生的結構變異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圖5-5,圖5-6)。

  上述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大多數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

  3.基本要求:

  (1)要求有情景創設。

  (2)要有一個有效提問。

  (3)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的影響都是不利的嗎?

  2.倒位、易位有何不同?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什么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有哪些特點?誘導基因發生突變的因素有哪些?基因與染色體有何關系?

  提問:推測基因的載體能否發生變異?從而引入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二、新課教學

  1.缺失

  多媒體播放“貓叫綜合癥”的視頻音像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染色體結構缺失的圖片并設問:染色體變化前后有何不同,為什么?這種變化發生后,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有何變化?

  教師總結:把由染色體某一片段缺失而引起的結構變異簡稱為缺失。

  2.重復

  展示染色體結構重復的圖片,并設問:染色體變化前后有何不同,為什么?這種變化發生后,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有何變化?

  教師總結:把有染色體中重復某一片段引起的結構變異簡稱為重復。

  3.易位

  展示染色體結構易位的圖片,并設問:Ⅰ、Ⅱ染色體是什么關系?兩條染色體在變化前后各有何不同,為什么?這種變化發生后,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有何變化?

  教師總結:把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引起的變異,稱為易位。

  提問:(1)簡述分離過程中交叉互換發生在什么樣的染色體之間,互換后染色體的變化如何?(2)交叉互換與易位有何不同?

  4.倒位

  展示染色體結構倒位的圖片,并設問:這條染色體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發生后,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有何變化?

  教師總結:染色體某一片段發生顛倒引起的結構變異稱為倒位。

  5.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結果

  問題1:基因突變對生物體有何影響?(多害少利)

  問題2:請據此推測,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的影響?

  師生共同總結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結果。

  三、習題鞏固

  共同完成課后習題,并完成本節課的概念圖。

  四、小結作業

  課堂總結

  布置作業:預習下節課內容

  五、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的影響都是不利的嗎?

  【233答案】說法片面。大多數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但也有少數變異是有利的。人們研究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可以為生產實踐服務,也可以為人類健康服務。

  2.倒位、易位有何不同?

  【233答案】染色體在兩個點發生斷裂后,產生三個片斷,中間的片段發生180°的倒轉,與另外兩個區段重新結合而引起變異的現象,叫做倒位。倒位雜合子形成的配子大多是異常的,會影響個體的育性。易位是指一條染色體的某一片斷移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從而引起變異的現象。如果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相互交換片段,叫做相互易位。

  三、體液免疫

  1.題目:體液免疫

  2.內容:

  第三道防線的“作戰部隊”主要是眾多的淋巴細胞。其中B細胞主要靠產生抗體“作戰”,這種方式稱為體液免疫;體液免疫的大致過程如圖2-15所示: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I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在多數情況下,抗原、抗體結合后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如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的抗體。

  3.基本要求:

  (1)有板書設計;

  (2)有互動環節;

  (3)十分鐘之內講完。

  【答辯題目】

  1.體液免疫和體液調節是一回事嗎?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被病原體所包圍,但是多數情況下我們并未感到不適,這是為什么?通過該問題引導學生復習人體的三道防線,由第三道防線引出體液免疫。導入新課。

  二、探究學習(系統講解—強調核心)

  1.觀看flash動畫,得到感性認識。

  讓學生帶著問題:體液免疫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觀看flash動畫,對體液免疫有整體感知。

  2.分階段學習體液免疫的過程

  提出問題:你能描述這三個階段的具體過程嗎?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進行自主學習,之后可以同桌間交流合作。5min后,教師就三個階段依次提問學生,教師補充強調。

  3.認識二次免疫

  提出問題:生過天花或麻疹的人為什么一般終生不會再次患上這種病呢?你們認為是與哪種細胞有關?從而引出對二次免疫的講解。

  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較為完整的體液免疫的概念。

  三、鞏固提升

  布置任務:畫體液免疫的概念圖。先獨立構建概念圖,完成后組內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選優秀作品展示評價。

  四、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談一談今日課上的收獲。以一道思考題為下節課細胞免疫做鋪墊。

  思考題:如果病原體侵入細胞內,我們怎么消滅它呢?

  布置作業,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從空氣侵入人體并被抗體消滅的整個過程。

  【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體液免疫和體液調節是一回事嗎?

  兩者不是一回事。

  體液調節是指體內的一些細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如激素、代謝產物等),經體液(血液、組織液等)運輸,到達全身的組織細胞或某些特殊的組織細胞,通過作用于細胞上相應的受體,對這些細胞的活動進行調節。

  體液免疫是在體液中,B細胞主要靠產生抗體消滅抗原的特異性免疫。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教學目標如下:

  1.概述體液免疫的過程及概念。

  2.通過借助flash動畫、掛圖和教材文字,歸納體液免疫的過程,提高分析、歸納和表達的能力;通過繪制體液免疫過程圖,提高構建概念圖的能力。

  3.增進對自身的了解,關注體液免疫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四、樺尺蠖與自然選擇直接的關系

  1、試講:樺尺蠖與自然選擇直接的關系

  2、課文內容略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引導學生理解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關聯性;

  (3)要有適當的師生互動。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一、直觀導入

  教師幻燈片展示曼徹斯特地區黑色和淺色兩種不同體色的樺尺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蠖基因頻率雖發生改變,但并沒形成新物種,這是為什么呢? ,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形成新的物種?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順勢導入新課題一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二、講授新知

  (一)生殖隔離

  教師提問:日通過上一節所學的物種的概念,我們知道了同種生物都能進行交配,那不同種的生物都不能交配嗎?由此引出螺作為馬和驢的不育后代,從而引出生殖隔離的概念。有學生自主總結生殖隔離的概念,并引導學生舉出生殖隔離的例子以及生殖隔離的不同情況:花期不同、”兩性生殖細胞的不融合、求偶方式的不同而生殖器官不相配等,教師評價并適當地講解,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生殖隔離即不同物種的個體之間一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產生的后代不可育,存在生殖隔離的兩種生物,就屬于不同物種。

  (二)地理隔離

  教師,屏幕展示隔離的池塘的圖片,提問:生活在不同池塘的魚能自由交配嗎?為什么?請學生回答,由此引出地理隔離的概念。教師組織學生結合圖例閱讀教材內容,分組討論下列問題:當這群鼠:被大河分開后它們是-一個種群還是兩個種群呢?幾千年后,大河干涸,兩群各自都發生了變化的鼠會合在一起時,還能發生交配嗎?學生回答完之后,讓學生猜想一個種群形成不同物種的具體過程,要求寫出流程圖。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流程圖:一個鼠種群-分開產生地理隔離-成為兩個鼠種群長期分開-基因交流能力逐漸喪失即產生生殖隔離-形成兩:個鼠物種。

  (三)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在.上述例子的基礎上,教師屏幕展示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的形成的圖片,學生觀察并思考:物種形成最常見的形式是怎樣的?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分析討論并回答,教師評價并引導學生得出物種形成最常見的形式是:長期的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最終導致物種形成,但地理隔離并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同時結合多倍體育種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生殖隔離也可以在短期形成。由此可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三、鞏固練習。

  教師口述判斷題,由學生快速搶答:

  1.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正確)

  2.物種大都;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生殖隔離兒形成的。(正確)

  3.地理隔;離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錯誤)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講解。

  四、課堂小結

  總結收獲和心得。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題冊上本課時的內容。

  2.查閱資料:獅虎獸是如何誕生的,并思考:你對這種培育目的:獲得觀賞價值雜交后代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下一節課師生共同交流。

  板書設計:略

  五、精細胞分化

  題干暫缺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導入(多媒體展示黑腹果蠅雌雄個體體細胞和配子的染色體圖),提問:

  1.配子的染色體與體細胞的染色體有什么區別?(配子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

  2.為什么配子的染色體數目會減半呢?它又是如何分裂形成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減數分裂。

  二、新課展開

  1.提問:

  精子的染色體數目為什么要減半?(與卵細胞結合后保持染色體數目恒定。)

  精子是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嗎?(不是,減數分裂。)

  (1)動畫演示: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過程。

  提問:①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精原細胞變為初級精母細胞時染色體發生了哪些變化?(DNA復制,姐妹染色單體出現。)

  ②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散亂分布,同源染色體聯會,出現四分體。)

  (2)觀看第一次減數分裂過程的動畫演示。

  提問:①減Ⅰ前期和末期染色體發生了怎樣的行為變化?學生嘗試總結不同時期的特點。(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赤道板;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末期:細胞質分裂,形成2個子細胞,即次級精母細胞。)

  ②次級精母細胞中還有同源染色體和染色單體嗎?(無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

  (3)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第二次減數分裂形成精子的過程。

  ①學生嘗試總結第二次減數分裂各個過程的特點(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末期:細胞質分裂,每個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即精子。)

  ②精子還能再分裂嗎?(不能。)

  教師總結:精子形成需要經過變形,丟棄大量細胞質,僅保留了細胞核和極少量細胞質,所以精子壽命短,精子不再分裂,因此減數分裂無細胞周期。

  (4)引導學生總結減數分裂過程。

  精母細胞形成精子需要經歷兩次連續的減數分裂,第一次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開,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染色體減半;第二次減數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精子。一個精原細胞最終可形成4個精子。

  三、鞏固提升

  組織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彩色卡紙和回形針結合動畫模擬減數分裂全過程,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

  四、小結作業

  1.提問:說一說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師生共同歸納小結本節課同學的收獲。)

  2.課下請學生歸納形成精子的細胞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與特點。

  五、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的?

  重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動態變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如何突破:首先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出精子形成各個重要時期的動態變化,引導學生分別分析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對較抽象的概念,比如“四分體中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配合照片以及模式化的示意圖進行講解。當學生對減數分裂有直觀的認識之后,師生共同用精煉的語言歸納總結精子形成的過程。之后,引導學生合作模擬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通過模型建構,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有更直觀的印象,這樣減數分裂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整節課我將現代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通過多媒體直觀教學和模型建構,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活動從而突出重點。

  請簡述減數分裂的主要特征?

  (1)減數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

  間期:精原細胞經過染色體復制,體積稍微增大,成為初級精母細胞。

  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常發生對等片斷的互換。

  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兩側。

  后期:同源染色體彼此分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末期:細胞質分裂,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

  (2)減數第二次分裂主要特征

  無同源染色體。

  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

  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2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末期:細胞質分裂,每個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最終形成4個子細胞。精細胞經過復雜的變形成為精子。

  六、分離定律

  基本要求:

  (1)試講十分鐘;

  (2)有提問和學生的互動;

  (3)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思考:之前學習過對分離現象是怎樣解釋的?

  (①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顯性因子用D表示,隱性因子用d表示;②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解釋是假說,但是一種正確的假說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果是不夠的。

  提問:怎樣才能驗證假說是正確的呢?以此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測交實驗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問:孟德爾怎樣對假說內容進行驗證的?(孟德爾用雜交子一代高莖豌豆(Dd)與隱性純合子矮莖豌豆(dd)進行測交實驗,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莖,34株是矮莖,這兩種性狀的分離比接近1:1,驗證了假說是正確的。)

  追問:你能根據之前的學習,利用圖解來分析測交實驗么?(高莖豌豆(Dd)產生配子分別是D和d,隱性純合子矮莖豌豆(dd)只產生配子d。測交后,產生高莖豌豆(Dd)和矮莖豌豆(dd)的比例為1:1。)

  2.假說-演繹法

  思考:什么是假說-演繹法,結合孟德爾的研究歷程,說一說分為哪幾個步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

  3.得出結論

  請同學討論總結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教師提問:孟德爾的分離定律是指( )?

  A.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分離比為3:1。

  B.測交后代分離比是1:1。

  C.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

  三、鞏固提高

  如果想知道一個生物是否為純種,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自交、測交。植物可以自交,動物無法自交就用測交。測交可以用來純合子和雜合子的鑒定。)

  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同學回顧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作業:設計實驗程序“怎樣才能獲得開紫花的純種呢?”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在本節課中孟德爾是怎么進行測交實驗的?

  孟德爾用雜交子一代高莖豌豆(Dd)與隱性純合子矮莖豌豆(dd)雜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莖,34株是矮莖,這兩種性狀的分離比接近1:1。孟德爾所做的測交實驗結果驗證了他的假說。

  2.本節課的難點是什么?你是怎么突破的?

  難點:分離定律的推導過程。

  如何突破:在這個部分采用圖解式教學,通過一步步講解和引導讓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形象的看到豌豆的性狀變化更直觀看到分離中基因型的分離過程。最后鞏固階段通過具體習題更加加深學生對本節課難點的學習和理解。

  七、基因突變實例

  1.題目: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2.內容:

  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基因突變是如何產生的呢?

  1927年,美國遺傳學家繆勒(H. J. Muller.1890-1967)發現,用X射線照射果蠅,后代發生突變的個體數大大增加。同年,又有科學家用X射線和γ射線照射玉米和大麥的種子,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此后,人們逐漸發現,易誘發生物發生基因突變并提高突變頻率的因素可分為三類: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線、X射線及其他輻射能損傷細胞內的DNA;亞硝酸、堿基類似物等能改變核酸的堿基;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能影響宿主細胞的DNA等。但是,在沒有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時,基因突變也會由于DNA分子復制偶爾發生錯誤、DNA的堿基組成發生改變等原因自發產生。

  基因突變有什么特點呢?

  由于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高等動植物以及人,都會由于基因突變而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例如,棉花的短果枝,水稻的矮稈,牛犢的白色毛皮(圖5-3),果蠅的白眼,雞的卷羽,以及人的紅綠色盲、白化病等。

  由于DNA堿基組成的改變是隨機的、不確定的,因此,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基因突變的不定向表現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變成黃色基因,也可以突變成黑色基因,而且基因突變的方向和環境沒有明確的因果關系。

  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據估計,在高等生物中,大約105~108個生殖細胞中,才會有1個生殖細胞發生基因突變,雖然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但是當一個種群內有許多個體時,就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隨機突變,足以提供豐富的可遺傳的變異。例如,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1~2d的大腸桿菌培養物的濃度約有109個細胞每毫升。雖然DNA分子復制的錯誤頻率為10-9,也就是說,每連接109個核苷酸才可能發生一個錯誤。但是在含有109個細胞的培養物中,由于DNA復制的差錯就可能發生幾百萬個突變,可能包含大腸桿菌基因的上千種變異形式。這些變異有些可能影響大腸桿菌的生存,但也有極少數可能增強大腸桿菌的生存能力,如獲得對某些抗生素的抗性。

  3.基本要求:

  (1)要有情境的創設;

  (2)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3)講明基因突變的特點。

  答辯題目

  1.請舉出幾個基因突變的實例。

  2.本節課你采用的哪種導入方式?為什么這樣導入?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一號的發射圖片,提問神州十一號為什么要攜帶蠶寶寶?(進行基因突變。)

  提問:為什么在太空中能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導入新課。

  二、師生合作,講授新課

  1.基因突變的原因

  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彈爆炸的資料、吸煙的危害、介紹亞硝胺和黃曲霉素。教師引導學生將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與致癌因子聯系起來,講解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學生總結出基因突變產生的原因。

  2.基因突變的特點

  出示圖片:棉花正常枝與短果枝、水稻高稈與矮稈、果蠅長翅與殘翅、雞的直羽與卷羽、人正常色覺與色盲和正常人與白化病。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圖片中有動物、植物還有人的例子,體現突變有什么特點?(普遍性,植物、動物和人都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

  (2)基因突變發生在什么時期?哪些細胞發生基因突變?(隨機性,基因突變可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任何細胞中。)

  (3)既然任何生物發育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發生突變,那是不是突變很容易發生?(低頻性,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同一種生物不同的基因突變頻率也不一樣。)

  (4)基因突變對生物體究竟好不好?(多害少利性,有的不好,如白化病和色盲;有的好,如小麥矮稈能抗倒伏和微生物抗藥性突變等。)

  (5)能不能只讓生物進行有利突變呢?(不行,不定向性,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

  教師總結基因突變的特點:普遍性、不定向性、隨機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鼓勵學生進行舉例,鞏固本節課所學。

  三、鞏固提升

  學生合作,再次舉出新的實例,說明基因突變的特點。

  四、小結作業

  小結: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作業:可遺傳變異中還有一種方式是基因重組,這又是怎樣的變異方式呢?又有何特點呢?課下預習。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請舉出幾個基因突變的實例。

  基因突變示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21三體綜合征、普通羊群中出現了短腿的安康羊以及太空椒等實例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例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正常人的紅細胞是圓餅狀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紅細胞卻是彎曲的鐮刀狀的。這樣的紅細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貧血,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一種遺傳病。

  2.本節課你采用的哪種導入方式?為什么這樣導入?

  導入方式:創設情境。多媒體展示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一號的發射圖片。

  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求知欲,學生更愿意在老師的引導下進入到本節課的學習。

  八、《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

  1.題目:人教版必修二《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參考解析:

  一、導入

  觀看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視頻,明確侵染過程:吸附一注入一合成一組裝一釋放

  思考:如果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的、直接地去觀察DNA和蛋白質的作用,就能明確遺傳物質是哪個。

  二、新課學習

  教師提出問題1:如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的、直接地去觀察DNA和蛋白質的作用呢?

  通過分析,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實驗方法——同位素標記法。

  教師提出問題2:如何選擇標記元素去標記T2噬菌體呢?

  學生思考并找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并在多媒體中呈現DNA與蛋白質分子結構及組成元素,明確放射性元素選擇的依據。

  教師提出問題3:結合圖3- -6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

  小組合作討論放射性分布情況及原因,根據實驗結果,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三、鞏固新知

  通過幾道相關練習檢查學生對實驗設計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四、總結體會

  引導學生分享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再次明確本節課重點內容。

  五、課后作業

  學生課下搜集資料回答問題: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呢?下節課進行分享討論。

  九、《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

  1.題目: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激素的調節過程》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3.基本要求: .

  (1)試講需在10分鐘之內;

  (2)試講中有情境創設和提問并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互動;

  (3)試講與課本頁中展示的思考討論中的實驗案例相結合;

  (4)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新生兒足跟血采集視頻”,學生觀看并思考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會有哪些危害?

  教師呈現甲減患者的癥狀,學生結合資料回答甲狀腺激素功能。

  引導學生思考:甲狀腺激素由何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又是如何調節?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一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二、新知講授

  環節一: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模型構建

  1.教師出示資料:新生兒如果患有相關代謝疾病,通過足跟血篩查,患兒家長就會收到新生兒足跟血篩查初步報告。報告顯示,甲減與一種叫作TSH的物質有關。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思考:TSH是哪種物質? TSH與甲狀腺激素有什么關系?

  請學生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2.教師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分析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的科學史料。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并回答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腦、垂體與甲狀腺之間有何關系。

  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總結知識點。

  3.教師展示資料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這三種激素在調節過程中其分泌量之間存在有怎樣的關系。學生討論交流,總結TRH與TSH可促進假裝激素的分泌,而過高量的甲狀腺激素又會抑制TRH與TSH的分泌。教師進而概括該模型為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機制的意義:分級調節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

  環節二:人與動物的其他分級調節模型

  教師以多媒體形式展示性激素與腎上腺激素分泌調節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三、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甲狀腺激素的分子結構式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偏遠山區缺碘會導致“大脖子病" ?

  學生結合所學,舉手回答,教師補充。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內分泌疾病,對它們的原因及治療措施進行分析。

  板書設計:略

  十、無氧呼吸

  1.試講題目:無氧呼吸

  2.內容

  2.基本要求:

  (1)試講需在10分鐘之內;

  (2)試講中有情境創設和提問并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互動;

  (3)舉例說明植物的無氧呼吸;

  (4) 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出示在洪澇災害的環境下,植物根部長期侵泡在水里導致植物死亡的視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植物死亡的原因,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一無氧呼吸。

  二、新課講授

  環節一:無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

  教師多媒體播放無氧呼吸第一階段的模擬動態圖,引導學生同桌之間回憶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嘗試總結無氧呼吸第一階段的物質變化。

  請學生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環節二:無氧呼吸的第二個階段

  教師多媒體繼續播放視頻:無氧呼吸第二階段的模擬動態圖。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結合課本內容,前后左右四人為一小組,討論無氧呼吸第二階段的物質變化。

  請學生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環節三:無氧呼吸反應過程的總結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本,自主思考后嘗試寫出無氧呼吸的反應方程式。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隨機請同學進行回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性的鼓勵評價,隨后師生共同總結出

  無氧呼吸的反應方程式。

  三、鞏固練習

  教師提出問題:你能說出其他生活中無氧呼吸的現象嗎?

  學生結合所學,舉手回答,教師補充。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無氧呼吸在動物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略

  十一、《內環境的穩態》

  1.題目:人教版選擇性必修——《內環境的穩態》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3.基本要求:

  (1)試講需在10分鐘之內;

  (2)試講中設置小組合作探究環節;

  (3)教學過程中采用現現代化教學手段;

  (4)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播放生病的大姑看病時,醫生的問診視頻。

  提出問題:正常人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調節機制是什么?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環節一:實驗探究明確pH調節機制

  1.教師首先去啟發學生了解緩沖物質的作用,然后出示某學生以雞的血漿為材料設計的實驗視頻資料,通過資料引導學生概括總結本實驗所需的實驗器材及相關試劑。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總結實驗器材及試劑。

  2.教師再次出示視頻資料,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總結概括本實驗的實驗方案,并鼓勵學生預測:上述幾組實驗pH的變化情況。

  請學生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3.教師提示學生做實驗注意事項:

  (1) 每次滴加1滴酸或堿,然后輕輕搖勻,每加入5滴測一次pH,直到加入20滴為止;

  (2) 測定時分工合作,完成后將結果在坐標軸中用曲線圖表示。

  對學生進行分組,對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進行試驗,實驗完成后展示實驗結果。

  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總結知識點。

  環節二:緩沖對模型

  教師多媒體展示資料,引導學生思考,教師總結知識:科學家發現生物材料中含有緩沖物質,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酸堿.例如,人體內的緩沖物質主要有:碳酸氫鈉(NaHCO3) /碳酸(H2CO3).磷酸氫二鈉(Na2HPOa)/磷酸二氫鈉(NaH2PO,) 等.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當加入少量NaOH時,可以中和OH; Na2HPO4 溶液呈堿性。

  三、鞏固提升

  練習課本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和作業

  學生發言,總結本課所學知識,教師補充。

  五、板書設計略

  十二、《有氧呼吸》

  1.題目:人教版必修:《有氧呼吸》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3.基本要求:

  (1)根據題目結合所學內容試講約10分鐘(假設各種教學條件均能滿足);

  (2)試講中要有互動和提問;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確細胞呼吸可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類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問: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引出課題一有氧呼吸。

  二、新課講授

  1.有氧呼吸的場所

  教師展示線粒體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線粒體的結構,學生思考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有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播放flash動畫,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互相討論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總結有氧呼吸的條件、原料、過程及產物等。

  師生共同總結有氧呼吸的實質: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許多ATP的過程。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思考有氧呼吸在線粒體基質中有何反應,教師作總結歸納。

  四、課堂小結

  學生發言,總結本課所學知識,教師補充。

  五、布置作業

  學生課下將所學知識分享給家人,并分析為什么現在提倡有氧運動?預習無氧呼吸的相關內容。

  板書設計:略

  十三、《遺傳信息的翻譯》

  1.題目:人教版必修二《遺傳信息的翻譯》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3.基本要求:

  (1)試講需在10分鐘之內;

  (2)試講中有情境創設和提問并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互動;

  (3)要有過程性評價;

  (4)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復習提問3種RNA和遺傳信息的轉錄的相關知識。提問:具有一定堿基順序的mRNA的堿基又與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呢?進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二、新課講授

  環節一: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

  1.教師播放PPT,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一個堿基對應一個氨基酸,則mRNA上的堿基可決定多少種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是多少種?由此進一步推出如果是兩個或三個堿基對應一

  個氨基酸,又是怎樣的結果?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總結分析幾種不同的結果。

  2.教師多媒體播放科學史料探究過程,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密碼子的探究過程,認識核酸中堿基與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對應關系。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科學的發展需要眾多科學科學家大膽推測,創新實踐,通力合作,還需要個人不懈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

  請學生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環節二:遺傳密碼的特點

  教師以多媒體形式展示21種氨基酸的遺傳密碼子表,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總結遺傳密碼子的特點。學生觀察教材中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表。

  請學生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三、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判斷題:一個密碼子只能對應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必然有多個密碼子。

  學生結合所學,舉手回答,教師補充。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細胞質中游離的氨基酸如何合成了蛋白質,

  并總結一篇科學小論文。

  板書設計:略

  十四、《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

  1題目:人教版必修一《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3.基本要求:

  (1) 試講需在10分鐘之內;

  (2)試講中有情境創設和提問并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互動;

  (3)試講過程中應設計有效提問;

  (4)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材料:市面上的食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我國的食品監管部門就曾查處多種假冒偽劣產品:如利用蔗糖冒充以葡萄糖為主的“蜂蜜”。教師提出問題:“該如何鑒定真假蜂蜜呢?”引出課題。

  二、新知講授

  環節一:實驗原理及相關器材

  教師活動:教師展示資料,向學生說明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特定的化學反應對有機物進行鑒定,顏色越深說明該有機物的含量越高。再通過課件展示并講解還原糖的鑒定原理,強調斐林試劑組成和用法。之后,通過播放視頻強化學生的印象。在學生了解了還原糖的鑒定原理后,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概括本實驗所需要的實驗相關器材及試劑。

  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總結知識點。

  環節二:實驗方案的設計

  教師活動: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假設實驗現象,然后播放鑒定生物組織中糖類的操作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同時向學生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如:斐林試劑一定要現配現用;

  在檢測過程中應注意水浴加熱及安全操作事項等。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根據實驗視頻寫出實驗方案。

  環節三:進行試驗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按實驗方案進行操作,在此期間,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學生探討實驗探究的可行性,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一些不足,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結果,解答學生的

  疑問。

  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并得出結論,完成實驗報告。之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展示交流。

  環節四:成果交流

  教師活動:與學生共同交流評價記錄好的實驗現象,進行總結提升。

  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總結知識點。

  三、鞏固練習

  教師補充生物組織中糖類測定的不同檢測方法。

  學生分析檢測實驗的價值所在,拓展知識面,鞏固知識點。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生物組織中其他有機物的鑒定方法,并總結一篇科學小短文。

  板書設計:略

  十五、《其他植物激素》

  1.題目:人教版選擇性必修——《其他植物激素》片段教學

  2.內容:見教材課文

  3.要求(1) 試講需在10分鐘之內;

  (2)試講中有情境創設和提問并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互動;

  (3)試講過程中應設計有效提問;

  (4)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如果 你的家人從超市買了香蕉和其他水果,但發現香蕉還未成熟,有什么方法能讓生香蕉快速成熟?

  學生回答,進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一其他植物激素.

  二、新知講授

  環節一:乙烯與乙烯利

  教師提問:為了延長鮮切花的壽命,防止其過早衰老,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處理呢?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可得出使用保鮮劑

  教師進一步提問:保鮮劑的成分有哪些?

  請學生自主看課本學習后回答,教師對學生回答評價,并補充總結知識點。

  三、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放反季節催熟水果導致兒重性成熟、爆炸西瓜等新聞短片。

  提出辯題:是否應該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學生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辯論。

  學生結合所學,自由辯論,教師總結提升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本節課所學的其他植物激素在生產實踐中還有哪些應用,并總結一篇科學小短文。

  板書設計:略

掃描/長按二維碼可幫助考試學習
獲取教師考試動態
獲取教師模擬試題
獲取教師考試技巧
獲取歷年真題試卷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萬題庫教師資格考試"

  相關推薦:

  2022年教師資格面試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2022年教師資格認定時間通知

  2022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教師資格考試時間教師資格考試費用

  歷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匯總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答案

文章搜索
萬題庫小程序
萬題庫小程序
·章節視頻 ·章節練習
·免費真題 ·模考試題
微信掃碼,立即獲取!
掃碼免費使用
中學綜合素質
共計380課時
講義已上傳
19856人在學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共計550課時
講義已上傳
48797人在學
小學綜合素質
共計118課時
講義已上傳
22020人在學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共計630課時
講義已上傳
38639人在學
幼兒綜合素質
共計399課時
講義已上傳
34431人在學
推薦使用萬題庫APP學習
掃一掃,下載萬題庫
手機學習,復習效率提升50%!
版權聲明:如果教師資格考試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教師資格考試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官方
微信
關注教師資格微信
領《大數據寶典》
報名
查分
掃描二維碼
關注教師報名查分
下載
APP
下載萬題庫
領精選6套卷
萬題庫
微信小程序
文章責編:zhangyuqio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国产羞羞视频免费网站 |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国产 | 美女啪啪网站又黄又免费 | 高清三级毛片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香蕉视频911 |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 黄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成人黄色片 | 韩国伦理片在线观看 | 天天插天天 | 明星毛片 | 国产11一12周岁女毛片 | 欧美 日韩 中文字幕 |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 se94se在线看片secom | 97午夜理伦片在线影院 | 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观看 | 在线黄色毛片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 男女生性毛片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嗯啊成人动作片 | 国产福利在线网址成人 | 狼人香蕉网 |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 激情网站网址 | 午夜久久免费视频 | 成人影片播放 | 亚欧成人 | 日韩欧美色综合 | 成人激情开心网 | 狠狠操综合 | 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 天天se天天cao | 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午夜视频在永久在线观看 | 黄色a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