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2013年江蘇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6)
(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個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62年
B.1901年
C.1904年
D.1911年
3.教育家( )主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自然人”。
A.馬克思
B.羅杰斯
C.杜威
D.盧梭
4.()是全部教育活動的核心、主題和靈魂。
A.教育理論
B.教育目
C.教學科研
D.教書育人
5.國內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說”的人是( )。
A.王策三
B.李秉德,
C.葉瀾
D.桑新民
6.認為我國現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教育學家是( )。
A.陳鶴琴
B.梁啟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7.我國當前妨礙教育目的的實現和基礎教育質量提高的兩種不良傾向是流生問題和( )。
A.片面追求升學率
B.亂收費
C.唯學歷教育
D.輟學
8.構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是( )。
A.認知、情感、意志、品德
B.認知、情感、意志、行為
C.能力、認知、情感
D.認知、情感、意志
9.澳大利亞的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采用觀看錄像帶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言語直觀
D.虛擬直觀
10.學校參照國家課程標準、地方課程框架和本校學生發展興趣及需要而開發的旨在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屬于( )。
A.地方課程
B.國家課程
C.校本課程
D.學科課程
11.標準化考試要求效標關聯效度在( )以上,考試才算有效。
A.0.45
B.0.5
C.1.0
D.1.45
12.某小學三年級老師在教“笑迎”這一新詞時,首先復習“躍進”、“斗志昂揚”等詞語。“躍進”的“躍”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揚”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組成了“迎”。然后學生再學習新詞“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這位教師運用的是( )的教學原則。
A.啟發性
B.系統性
C.鞏固性
D.量力性
13.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
B.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矛盾
C.學生知的深與知的淺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4.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管理方式屬于( )。
A.常規管理
B.目標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社會公益活動屬于課外活動的( )形式。
A.群眾性活動
B.小組活動
C.個人活動
D.社會活動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