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2013年陜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在歐洲奴隸社會中,斯巴達教育特別重視( )
A.藝術教育
B.軍事體操教育
C.讀寫算的教育
D.文化知識教育
2. 我國對教師實行的法定職業許可制度是( )
A.教師聘任制度
B.教師職務制度
C.教師資格制度
D.教師錄用制度
3.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反映了下列哪種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
A.環境
B.遺傳
C.成熟
D.個體實踐活動
4.盲人的聽覺一般都比較靈敏,這一現象反映了人的身心發展中的( )
A.順序性規律
B.階段性規律
C.不平衡性規律
D.互補性規律
5. 提出“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 們……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任何一種人物……”的學者是( )
A.霍爾
B.洛克
C.華生
D.盧梭
6. 推動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遺傳
B.成熟
C.環境
D.人的主觀能動性
7. 把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是從哪一個角度進行分類的 ( )
A.課程的功能
B.課程的組織核心
C.課程任務
D.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于( )
A.1951年
B.1958年
C.1985年
D.1986年
9.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學習什么來認識客觀世界的( )
A.間接經驗
B.直接經驗
C.生活經驗
D.生產經驗
10.《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體現了下列哪個教學原則( )
A.啟發式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11.我國古代的《學記》中提出“不陵節而施”,這體現了下列哪個教學原則( )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啟發性原則
12.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備課
B.上課
C.作業的檢查和批改
D.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3.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闡述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 杜威
D.布魯納
14.在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中,關鍵要素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15.教學的根本目的是( )
A.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B.使學生形成和發展智力、能力和體力
C.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
D.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6.“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 “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發揮教育影 響”。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17.品德是個( )
A.自然現象
B.生物現象
C.個體現象
D.社會現象
18.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系是( )
A.二者之間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與發展的關系
C.相互促進的關系
D.相互包容的關系
19.班級成員在服從班級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模式是 (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20.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形成良好的班風
B.幫助學生學會自治自理
C.開展各種活動
D.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