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 《學記》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2.B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許多文士設立私學,招收生徒,也有傳授天文、數學的 文士學校,于是“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3.B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認為每個人應該能夠 在一個比較靈活的范圍內,比較自由的選擇他的道路。
4.A西方古代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蘇格拉底。5.A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教育專著《理想國》中。
6.C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應該是國家的。
7.D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l916年出版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8.A l939年,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明確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闡述教育 規律。
9.B我國嘗試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是楊賢江1930年主編的《新教育大綱》。二、名詞解釋
1.教育: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 作用。
2.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
三、簡答題
1.
(1)古代,教育學的萌芽時期;
(2)近代,教育學的形成時期;
(3)現代,教育學的繁榮發展時期;
(4)20世紀50年代后教育學走向成熟。
2.主要是教勞結合:
(1)是同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密切結合的教育;
(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
(3)教育的內容是同社會的生產、生活需要相適應的:
(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極為簡單。
3.
(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4.
(1)教育學學科的建立: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2)規范教育學的建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3)當代教育學的發展:凱洛夫的《教育學》。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