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 |
1.答: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受經驗和發育程序的交互影響所支配,在宏觀和微觀上都表現出可塑性。
(1)倒U型的神經突觸發展模式,使得幼兒大腦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2)豐富的環境刺激影響著神經的可塑性。
2.答:產前發育的因素主要有:
(1)藥物;
(2)疾病;
(3)輻射;
(4)營養;
(5)年齡;
(6)情緒狀態。
3.答:兒童形狀知覺發展很快,發展的特點主要有:
(1)嬰兒偏好圖案刺激,并隨年齡的增加圖案的復雜性逐漸提高;
(2)嬰兒最初對某個單元特征感興趣,逐漸關注整體;
(3)新生兒更關注社會性刺激;
(4)嬰兒喜歡注視以適當速率運動的物體。
4.答:
(1)從對個別事物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關系的理解;
(2)從主要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發展到主要依靠詞的說明來理解;
(3)從對事物比較簡單、表面的評價發展到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
(4)從自我中心的理解發展到比較客觀的理解。
5.答:
(1)在雙詞句階段,兒童句子結構的萌芽開始出現;
(2)能夠根據詞序來正確的理解一些簡單句子的含義;
(3)此階段兒童的語法基礎仍是十分具體的,沒有形成超出具體語義關系的抽象語法范疇;
(4)此階段兒童不能理解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抽象含義。
6.答:
(1)對兒童的學習及其對早教中心、幼兒園以及學校的適應發揮著重要作用;
(2)對兒童社會性,特別是自我的發展具有極大作用;
(3)對兒童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產生一定影響。
7.答:
(1)家庭的影響。父母教養方式與家庭情感氛圍是家庭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產生影響的兩個主要途徑。
(2)媒體的影響。電影、電視、網絡、電子游戲等各種媒體中大量的暴力信息,誘發并助長著兒童的攻擊行為。
8.答:道德行為發展的理論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內容是:
(1)觀察和模仿;
(2)替代強化;
(3)交互決定論。
六、論述題(每題9分,共18分)
1.答:(1)根據學前兒童記憶特點促進兒童學習。
a.學前兒童主要以無意識記憶為主,應該盡量選擇具有形象、直觀等特點能引發孩子興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對象;
b.盡量避免讓兒童記憶單調的學習材料,應當適當結合情境進行記憶;
C.由于兒童記憶容量有限,一次記憶的內容不應太多。
(2)針對記憶規律促進兒童學習。記憶的規律有記憶的保持規律和遺忘規律。
a.首先要科學地組織復習,及時復習、合理分配時問復習、采用多種感官相結合的復習方法;
b.干擾理論認為遺忘的原因是材料之間的干擾,因此避免兒童一次學習內容太多、把內容和性質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以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
C.結合教學實踐,根據學前兒童的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科學的安排學習內容,采取一定的方法,進而促進學前兒童有效的學習。
2.答:
師幼關系主要受相關的人員,如兒童、教師和家長,以及客觀環境、社會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
(1)兒童自身特征直接影響其和諧關系。
兒童自身特征,包括性別、外貌、氣質特征、認知水平、人際經驗、行為表現等都直接影響著教師的主觀認識及兒童對教師的主觀感受,直接影響著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
(2)教師自身特征直接影響其和諧關系。
教師自身的特征,如教師關于兒童和教育的知識觀念、溝通交流的敏感度等很多方面都直接影響著師幼關系的和諧。
(3)兒童特征與教師特征的組合也影響師幼和諧關系。
兒童的能力、動機和行為風格與教師的期望等之間存在著一個協調和匹配的問題,匹配合適就促進師幼關系的和諧建立,匹配不好就影響師幼關系的建立。
(4)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對師幼和諧關系也產生重要影響。
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也常影響教師對待兒童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及兒童對教師的感受,從而影響師幼關系。
(5)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
研究發現,幼兒園班級的規模、教師與幼兒人數的比例等客觀環境因素對師幼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
(6)文化性因素的影響。
師幼關系還會受到社會文化傳統的深刻影響。比如我國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如今我國仍有兒童服從教師這一特征。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