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 |
1.B 2.B 3.B 4.C 5.C 6.A 7.A 8.C 9.B 10.A
二、填空題(每空l分,共25分)
1.觀察法 2.教育 3.反射 4.從無意到有意 5.有意注意、無意注意 6.習慣化 7.記憶的恢復現象 8.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 9.詞匯語義 10.自我中心語言 11.陌生人焦慮 12.基于信念的情緒理解 13.自然人、社會人14.社會測量技術 15.自我調節 16.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17.攻擊性行為 18.道德兩難法 19.性別概念、性別角色知識 20.社會性發展
三、判斷題(每題l分,共5分)
1. × 2. √ 3. × 4. √ 5. ×
四、概念解釋(每題1分,共10分)
1.發展:是指個體身體、生理、心理、行為方面的發育、成長、分化、成熟、變化的過程。(廣義上指個體身心整體的連續變化過程,不僅是數量上,更重要的是質的變化,發展不僅指兒童的生長成熟的過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過程)
2.視敏度:是衡量視覺發展優劣的指標,是指分辨物體細節和輪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確分辨物體的最小維度。
3.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神經元與非神經元之間特定的細胞連接結構,具有傳遞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
4.記憶:就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恢復的過程。也是人腦對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5.自傳體記憶:自傳體記憶是一種特殊的情境記憶,指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經歷事件的記憶,具有不隨意的特點。
6.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來源于現實,是對現實的一種反映。
7.媽媽語:又稱為“兒向語言”,通常指的是母親指向嬰兒的語言,它具有語速慢、聲音高和音調高度夸張等特征,并具有強烈的起伏性。
8.心理理論:是個體為了解釋和預測行為而推測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
9.情緒:是個體對外部事物和內部需要的主觀體驗,它包括生理、表情和體驗等多種成分。
10.性格:是人在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