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詳細解析:
單項選擇題
1. D
系統解析:桑代克認為,初次進入一只新的迷箱時,動物的活動都不是根據對籠子性質的理解,而是依照桌一種一般的沖動行事,隨著錯誤反應的逐漸減少,正確反應的逐漸鞏固,最終形成穩定的刺激反應聯結。動物的學習是由于在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刺激一反應聯結。
2. B
系統解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3. B
系統解析:常模參照測驗是通過測量團隊的平均值,按照個體在團隊中所處的位置來最終決定成績的。
4. A
系統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與當時盛行的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學習理論相對立的完形~頓悟說。在苛勒的黑猩猩問題解決的系列實驗中,他把黑猩猩置于籠內,籠外放有食物,食物與籠子之間放有木棒。對于簡單的問題,黑猩猩只要使用一根木棒便可獲取食物,復雜的問題則需要黑猩猩將兩根木棒接在一起(一根木棒可以插入另一根木棒),方能獲取食物。因此,答案選A。
5. C
系統解析:皮亞杰認為在10歲以后,兒童的判斷主要是依據自己認可的內在標準,稱為自律 道德。
6. D
7. D
系統解析:中學生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其表現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
8. A
系統解析:2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9. A
10. C
系統解析:我國著名心理學家一般把人的學習定義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 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因此,答案選C。
11. B
系統解析: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啄統中的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之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具體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12. C
系統解析:逃避條件作用是指當厭惡刺激出現后,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頻率增加。
13. C
系統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
14. C
系統解析:啟發式即依據經驗和直覺選擇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決問題,但不排除失敗的可能。
15. B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