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l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于( )年。
A.1903
B.1904
C.1905
D.1906
2.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階段是( )。
A.內部言語
B.活動定向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3.研究者根據對改善教育問題的設想,創設某種情境,控制一定條件而進行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是( )。
A.統計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訪談法
4.兒童在熟悉了“白菜”“豆角”和“黃瓜”這類概念之后再學習“蔬菜”,這屬于( )。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組合學習
D.派生類屬學習
5.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利他行為的核心是( )。
A.成人的榜樣
B.對他人設身處地的設想能力
C.掌握利他的知識
D.掌握利他的技能
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A.講解
B.觀察
C.示范
D.練習
7.遷移的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 )。
A.官能心理學
B.人本主義
C.行為主義
D.認知心理學
8.下列哪種記憶類型符合俗語所說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恨不休”?( )
A.形象記憶
B.邏輯記憶
C.情緒記憶
D.動作記憶
9.馬斯洛認為,人具有七種基本需妻,其中被稱為成長需要的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歸屬和愛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10.教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充滿信任的眼神、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手勢或表情,都使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增添無窮的勇氣,取得顯著的進步。這屬于( )。
A.第一印象
B.共鳴效應
C.羅森塔爾效應
D.移情效應
11.用自己的話來表述問題的結構,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途徑是( )。
A.形成問題的表征
B.知識技能的調用
C.解題成果的評價
D.舊題表述的重復
12.變式是指( ),使學生逐漸理解概念的真正含義。
A.本質特征、非本質特征都不變
B.變換非本質特征,本質特征不變
C.本質特征、非本質特征都變
D.變換本質特征,非本質特征不變
13.提出動機性遺忘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弗洛伊德
B.羅杰斯
C.布魯納
D.斯金納
14.掌握了漢語拼音字母“a、b”后,再學習英語字母“a、b”時發生了混淆,這種前一種學習對后一種學習的影響屬于( )。
A.正遷移
B.負遷移
C.順向遷移
D.逆向遷移
15.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16.下列哪個不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征?(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科學性
D.獨創性
17.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相當于人生發展的( )
A.幼兒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18.下列策略中,不屬于精細加工策略的是( )。
A.縮減和編歌訣
B.諧音聯想法
C.關鍵詞法
D.利用表格
19.當個體行為符合群體規范時,群體就會給予贊許或鼓勵,從而進一步強化其行為。這屬于( )。
A.群體歸屬感
B.群體認同感
C.群體壓力
D.群體動力傾向
20.愛國主義情感屬于下列哪種情感?(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責任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