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三、判斷題
1.√。
2.×。答案解析:幼小銜接不僅要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的文化學習,還要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3.×。答案解析:幼兒學習是否有意義,除了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活動的內容。
4.×。答案解析:福祿倍爾創立的幼兒園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在此之前已經存在一些零散的幼兒教育機構。
5.×。答案解析:幼兒教育的意義除了開發智力外,還要發展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個性等。
6.×。答案解析:是否采用經濟性原則,不在于幼兒園本身經濟條件的好壞。
7.×。答案解析:以活動為主要教育內容是幼兒園教學的原則,不能以讀、寫、算來壓制兒童的正常發展。
8.√。
9.×。答案解析:幼兒的游戲主要是自己完成,教師擔當提供資源者和協助者的角色。
四、簡答題
1.答案解析:幼小不銜接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園與小學階段教育存在差異。
(1)學習時間不同。幼兒園每天有1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時間,小學每天有3~4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較幼兒園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同。幼兒園強調各類活動的頻繁交替,適合孩子好動和喜新厭舊的特點,而小學里只有體育課、音樂課、活動課等才能讓孩子較自由地活動。
(3)教學方式不同。幼兒園里以游戲為主,孩子無作業負擔,而小學要嚴格按照大綱實施教學,以學習為主,每天要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
(4)睡眠時間不同。小學生的睡眠時間通常比幼兒園孩子的睡眠時間短。
(5)師生關系不同。幼兒園里隨時都有教師或保育員伴隨左右,及時解決孩子的困難。而小學里一個班有五六個課任教師,但每節課的任課老師基本上都不是同一個人,許多事情都要學生自主解決,而不是動不動就讓老師幫忙。
(6)家長要求不同。對于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只要他們能吃好玩好就基本感到滿足了。上小學以后,父母對孩子在學習成績、能力培養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以上這些差異將給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帶來諸多不適應。
2.答案解析: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一目標是確定幼兒園教育任務、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根本依據,國家通過這一目標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領導和調控。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并結合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來的。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它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顧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幼兒園教育目標對體、智、德、美各個方面都有相關描述,其提法又與學校教育目標略有不同,如把“體”放到了第一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較以后各年齡階段更為重要的緣故。
3.答案解析:體育活動是幼兒體育的主要內容,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勇敢、自信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等。幼兒除了在幼兒園中每天要接受一定的體育活動鍛煉以外,在家庭中也應該保證讓幼兒有一定的體育活動時間。其中,幼兒每天的戶外體育活動原則上不能少于一小時。
幼兒的體育活動內容主要有:①基本動作練習,如走、跑、跳、平衡、鉆爬、攀登、投擲等;②身體姿勢及體操練習,如走、坐、立的姿勢;③體育游戲,以開展某種基本動作練習為主的、有一定練習規則的體育活動。
4.答案解析: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包含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兩類活動。兩類活動相互交織,不可分割。
(1)教師的“教”,是指教師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 “教”的活動主要通過兩個途徑進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間接地“教”。前者是教師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內容傳遞給幼兒;后者是指教師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講給幼兒聽,而是通過環境中適當的中介,比如,利用環境中的玩具、榜樣、幼兒關心的現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達到教育目的。
(2)幼兒的“學”。幼兒是自身學習的主體,其是否接受知識、到何種程度,主要依賴于幼兒的興趣、經驗、認知能力、情感等。幼兒的學包括“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等形式。前者是指學習者主要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獲得知識、技能、概念等的學習方式;后者是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等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體驗以及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