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 |
第 3 頁:材料分析題 |
二、簡答題
1.簡述心理健康的意義。
【答案要點】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無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種心理及行為異常的情形。具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則是從積極的、預防的角度對人們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傾向,使心理處于最佳的發展狀態。所以,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2.簡述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案要點】(1)學習動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學習動機。
②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來培養學習動機。
(2)學習動機的激發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
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簡述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原則。
【答案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是由每一所學校根據實際充分發揮其創造性而確定的,國家不會也不應當像對待各學科那樣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各學校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需遵循下列原則: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綜合實踐活動關注的焦點是: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哪些真正是學生的問題或課題。學生不是為學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學科應植根于學生的生活課題。幫助每一個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征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對世界獲得自己的獨創性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
(2)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綜合實踐活動是其學校文化的有機構成,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應立足于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并使其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
(3)反映每一所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綜合實踐活動要善于挖掘社區中的課程資源和研究課題,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場所,在與社區的持續交互作用中,在不斷理解社區中健康發展。
(4)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課題。日常生活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絲毫不亞于學科知識。尊重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探究,努力把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4.簡述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答案要點】(1)全民性。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幾乎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創造條件,確保每個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權利。
(2)義務性。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于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
(3)全面性。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
5.簡述小學班主任的職責與任務。
【答案要點】(1)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3)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生活和活動。
(4)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工作。
(5)協調各任課教師的工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