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題
1.正確。答案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判斷,可以在觀察過程中或結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評價標準不同,檢查單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斷,而等級評價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斷。
2.錯誤。答案解析:闡述規則時,新教師往往是含糊其辭的。
3.錯誤。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4.錯誤。答案解析: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2歲,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5.錯誤。答案解析:行為的變化除學習可以引起外,別的因素如疾病、疲勞均可導致。
6.錯誤。答案解析: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7.錯誤。答案解析: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專業知識,也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教育理論知識等。
8.錯誤。答案解析:教科書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還有其他內容。
9.錯誤。答案解析:只有有效的教學才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教育影響。
10.錯誤。答案解析:備教材僅僅是備課的一方面,此外還有備學生、備教法。
三、簡答題
1.(1)學校組織的溝通障礙主要有下列三種情況:主觀方面的障礙;客觀方面的障礙;溝通渠道方面的障礙。(2)克服溝通障礙的方法:可以從許多方面改善溝通的狀況,如在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關系;使用恰當的、準確的語言文字;選擇最佳溝通媒體;注意信息的時效性;重視對信息的反饋。
2.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具備了教師職業的條件,能否履行教師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師的內在素質:(1)學科專業素養,指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2)教育專業素養,包括: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師的人格特征,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等。教師的優良個性品質有:熱情慷慨、樂于助人、公平客觀等。
3.所謂教育實驗法,就是根據教育研究課題所規定的任務,按照特定設計的條件和過程,對于研究的對象進行控制,變革研究對象以便在有利的條件下,對其進行觀察研究,取得實驗事實材料,從而得到客觀可靠的結論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法的優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控制情境。(2)排除無關的因素。(3)數量記載精確。(4)反復實驗的結果,總體上是一致的。
運用實驗法應注意:(1)實驗前做好準備。編制學年或學期的實驗計劃,制定實驗的課時計劃。準備實驗用品,編制實驗小組。學生做好理論準備,明確實驗的目的,步驟和注意事項。(2)實驗中要具體指導。教師巡回指導學生的實驗,根據情況可進行全班或個別的指導,隨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3)實驗后要總結。教師視全體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總結,并指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
4.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得成功,他們最可能選擇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5.(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6.(1)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4)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評價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