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辨析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11.信息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時記憶的條件是( )
A.思維
B.想象
C.注意
D.復述
【答案】D。解析:如果通過內部言語形式默默地復述,可以使即將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強化,變得清晰、穩定,再經精細復述可轉入長時記憶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經復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則隨時間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遺忘。因此,復述是使短時記憶的信息轉入長時記憶的關鍵。
12.當一個人聽到親人去世的消息時,拒絕相信此事,以減少心靈上的痛苦。這是防御機制中的( )
A.壓抑
B.否認
C.文飾
D.代償
【答案】B。解析:有意或無意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實,似乎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以此減少心靈上的痛苦。這種自我防御機制稱為否認。
13.“人實際上因為生活在社會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輕一代系統地社會化!边@句話體現了(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教育社會化
D.實質教育論
【答案】B。解析:題干的描述出自涂爾干,體現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
14.“兒童中心主義”違背了(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B.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
C.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答案】D。解析:兒童中心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兒童的成長,因此教育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整個教育過程要圍繞兒童轉,這違背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15.在限定時間內產生大量的觀念,體現了創造性思維的( )特征。
A.靈活性
B.獨創性
C.發散性
D.流暢性
【答案】D。解析:流暢性反映的是發散思維的速度和數量特征。
16.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A.獨特性
B.穩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17.下列關于學科中心課程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學科中心課程論包括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要素主義課程理論和永恒主義課程理論
B.要素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萊,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布魯納,永恒主義課程理論 的代表人物是赫欽斯
C.永恒主義教育又稱傳統主義教育、保守主義教育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與活動課程理論存在著本質的差別
【答案】C。解析:要素主義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的與進步主義教育相對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稱傳統主義教育、保守主義教育。
18.德育過程中經常出現“屢教不改”的現象,這說明( )
A.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B.德育過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
C.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活動與交往,統一多方面影響的過程
D.德育過程是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答案】D。解析:略。
19.分析問題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屬于問題解決的( )階段。
A.發現問題
B.理解問題
C.提出假設
D.驗證假設
【答案】B。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問題解決的理解問題(明確問題)的階段,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20.心理評估的對象是( )
A.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
B.學生的異常心理
C.學生的異常行為
D.學生的心理狀態
【答案】A。解析:心理評估是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