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寫作題 |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題14分,共42分)
30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季羨林
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我說“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1)文中,作者說德國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它的奇特表現在哪里?
(2)結合材料,并聯系實際,解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的內涵。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奇特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德國家家戶戶都養花,并且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二是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家家戶戶踐行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品質。
(2)這句話文中的含義是: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聯系實際而言,是指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給予是讓人快樂的。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因為我為人人.所以人人為我。
【解析】
第一題,通過德國人養花,指出德國人民耐人尋味的精神境界。養花是給別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體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生活理念。
第二題,注意審清題目。題目要求,“結合材料”并“聯系實際”。結合材料談的話,主要講德國把花栽在窗戶外面的事。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聯系實際談的話,重點談幫助與快樂相輔相成的關系。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1書信的記憶
生活的時尚,讓今天的人們再也不必去關注書信是否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因為現代高科技文明所帶來的生活享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顯然已經讓人們放棄了用“書信”去書寫內心情感的想法,越來越多的人不知道書信是什么,用它來做什么,E時代的生活,最終終止了書信的使命。
在過去的久遠歲月中,信是我遠離故鄉后單純日子里稀有的歡樂和渴望。收信、讀信、回信,那是一種情感的聚焦和回暖,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生活時空的對接與相疊。透過文字,那個思念的故鄉就會浮現在眼前,仍是那么的熟悉而且真實貼切。在我書寫的一封封家書里,落筆處是我對親人的想念.是我向他們匯報自己生活和工作情況的訴說.是我感受外面精彩世界的娓娓道來。那種年月,小小的書信承載著我與親朋間最大的情感空間。書信也是我溫暖和慰藉生活的通道,是我們這些遠離家鄉之人的情感守望。也是我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調味汁和精神養份。它支撐著我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人生時光。“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惟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封小小的書信,寄托了多少情思,托付了多少人的內心情感。
如今,我們已不再等待書信,也不愿用筆去寫下內心想要訴說的東西。若是有送報的郵差捎來幾封信,倒會讓你覺得稀奇,拆開看,信封里除了廣告,便會是一些收費通知或對賬單什么的。莫非我們想要同另一個人私下說的話,都已用電話和E—mail說完?信的時代終結后,我不知道我們還能盼望什么。
(1)“這E時代的生活,最終終止了書信的使命”中“書信的使命”是什么?
(2)請分析解釋文末“信的時代終結后,我不知道我們還能盼望什么”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書信的使命是書寫內心情感,寄托情思。
(2)表達了作者認為現代的人們已經很難再感受書信情結的失落情感。在作者看來,信是人與人之間生活時空的對接與相疊,是對親人的想念,是情感生活中的溫暖和慰藉的通道,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調味汁和精神養份,而現在的高科技已經終結了人們用筆書寫內心情感的時代。
【解析】
第一題,分析文段可以知道,是現代高科技文明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書寫信件,甚至不知道書信是什么,而在第二段,作者集中陳述了他從書信中得到的歡樂與渴望,由此可以歸納出書信是用來書寫內心情感,寄托情思的。在回答時,言簡意賅,點到即可。
第二題,最后一段作者用收到郵差捎來的信“倒會讓你覺得稀奇”“信封里除了廣告.便會是一些收費通知或對賬單什么的”與前文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一種失落情感,而這種現象是時代科技進步的結果,所以作者不僅為自己,也為現代人再也體會不到書信情結而失落,作答時注意,要強調“現代人”。
32于老師決定在班上組織一次全員參與的特長展示活動,學生們陸續在報名表上寫上自己的“拿手好戲”:手工、書法、彈琴、乒乓球……于老師發現,除了小偉,其他學生都報了項目。
小偉剛從外地轉來,學習成績很差,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在班上也沒有什么朋友,于老師把小偉找來,鼓勵他報名參加特長展示活動,小偉卻自卑地說自己沒有什么特長。于老師啟發他說:“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拿手的,就可以展示出來!”小偉想了很久,急得快哭了,怯怯地問:“老師,我削梨又快又好,皮不會斷開,請問削梨算是特長嗎?”于老師當即拍板:“行!就這個了。”
展示活動當天,于老師鄭重地請小偉表演削梨。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小偉拿出了一只黃澄澄的大鴨梨和一把小刀,兩手飛快地轉動,不一會兒就把梨削好了,削好的梨子圓滑晶瑩,細長的果皮垂下來足有兩米長。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從那以后,小偉開朗多了,學習更加用功了,學習成績有了較大提高。于老師還注意發揮他肯吃苦、愛勞動的優點,推薦他擔任班上的衛生委員,他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得到了鍛煉。
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于老師的教育行為。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于老師的做法是合理的.遵循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首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材料中于老師組織全員展示活動,因看到小偉沒有報名對他進行鼓勵,不落下班里每一位學生。
其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于老師積極鼓勵小偉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削梨,尊重學生的獨特性。
再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于老師不但關注了小偉的學習還采取推薦他做班干部的做法促進小偉在其他方面共同發展。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積極鼓勵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