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寫作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二、材料分析題
30.答:(1)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來看,方老師通過經歷最初的生存與鞏固階段,成為了受幼兒和家長喜愛的好老師,但是她并不滿足于這一現狀,而是不斷地突破自己,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正逐步走向成熟,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
(2)從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來看,案例中方老師主要借助于教學反思、教學研究、終身學習來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3)從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來看,方老師這種不滿足自身水平現狀,不斷追求自身專業素養提升的行為,不僅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更加速了她的專業成長,能夠實現其生命的價值。
31.答:小李老師的做法和說法是不妥的。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明確規定,教師應該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幼兒作為心智尚不成熟的個體,自控和自理能力都比較差,生活中極其需要教師的呵護和關愛,而幼兒教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因此,無論是保育員還是教師,都應該時刻關注幼兒的需要,及時為需要幫助的幼兒提供適當的幫助,而不是敷衍塞責,退避三舍。
(2)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是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由于幼兒的自理能力差,教師應該時刻關注他們,隨時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32.答:(1)“月亮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一句的含意是,作者認為城里面無數的燈光將月光遮住了,月亮就像“死魚的眼睛”。夜晚成了白天的延續,白天的黑暗翻版,因此城里人的生活只是日光下的生活,忙碌的日子,現實的時光消除了城里人的休憩與幻想。
而鄉村的月亮是農民生活的一部分,用陰歷計時,禾苗、水面、樹林,月亮在鄉下人生活中無處不在,太陽和月亮的交替使鄉村的生活張弛有致,和城里人相比,鄉下人的生活充滿了對生命本身的敬畏,因此鄉下人生命中也充滿了幻想的關。
(2)“城里的月亮”因為無數路燈的映襯,磨損于各種噪音之中,稍縱即逝在叢林般的水泥高樓之間,不過像死魚眼睛一只,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與人們的生活已經日漸遠離隔膜。“鄉下的月亮”具有計時功能,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們敬畏生命的象征。
(3)這一句話是承接上一段,作者躺在竹床上,面對浩瀚無邊的天空,反顧“童年”,遐想“媽媽和奶奶講的故事”,以及對于“宇宙天體奧秘”“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將往何處去”等一系列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這些“遐想”“追問”只有在鄉野的月亮下才會發生,城市里面嘈雜的噪音,叢林般的水泥高樓,浮躁的人們是沒有時間去“遐想”與“追問”的,也就不會敬畏生命,產生信仰。正是在與鄉野的對比中,作者認為城市是“沒有上帝召見和盤問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以文論世,表達了厭惡城市嘈雜的、沒有詩意的生活,向往鄉野寧靜、充滿詩意的生活的志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