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桑代克的實驗中,貓最初的盲目亂撞是一種嘗試錯誤的過程,通過這種嘗試使錯誤而無效的動作逐漸被淘汰,正確而有效的動作被保留,實現了“迷籠”情境和正確反應之間的聯結,這個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因此,桑代克提出了嘗試錯誤說,即學習的實質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
3.【答案】A
【解析】刺激的泛化指在條件反應建立初期,與條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夠誘發條件反射。
4.【答案】A
【解析】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的,但是對事物的理解卻是每個人自己決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的經驗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生產(建構)出新的經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支架式學習、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面。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托爾曼的觀點認為:行為不是受行為的直接結果支配,而是受預期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支配:學習是期待的獲得,不是習慣的形成。
7.【答案】D
【解析】凡是能夠提高反應概率或是反應發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稱為強化。這是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強化理論。
8.【答案】D
【解析】凡是能夠提高反應概率或是反應發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稱為強化,以上所述其實是負強化的概念,這都屬于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強化理論。
9.【答案】B
【解析】這是苛勒的完形頓悟說的主要觀點,苛勒是格式塔學派最有名的代表。苛勒的完形頓悟說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種。認知學派的主要觀點包括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
10.【答案】強化是指在刺激一反應聯結中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的手段。
11.【答案】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12.【答案】完形
13.【答案】刺激泛化
14.【答案】情境性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15.【答案】完形
16.【答案】經驗
17.【答案】刺激的分化
18.【答案】操作性行為
19.【答案】強化
20.【答案】準備律
21.【答案】正確。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所以兩者的結合效果會更好。
22.【答案】錯誤。懲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適應性行為,因此兩者結合會更有效。
23.【答案】錯誤。因藥物、疲勞、疾病等因素也會引起行為變化。
24.【答案】正確。負強化就是個體在做成某種反應之后,消除某種厭惡的刺激或者不愉快的情境,從而使同類行為在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增加。
25.【答案】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26.【答案】(1)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2)學習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
27.【答案】(1)學習的實質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2)強化在刺激反應聯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
28.【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29.【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30.【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31.【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32.【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33.【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34.【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