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辨析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答案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2.【答案】A。答案解析: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和練習法等。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3.【答案】B。答案解析:社會政治制度決定受教育的權利。在階級社會,統治階級總是要采取種種直接或間接的手段,決定和影響受教育權利在社會中的分配,決定誰享有受學校教育的權利,誰不享有學校教育的權利,誰有受什么樣學校教育的權利等問題。所以,制約人們受教育權利的首要因素是政治制度。
4.【答案】A。答案解析:“陵節而施”出自《禮記·學記》中的“不陵節而施之謂孫”。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此可知,教育實踐中的“陵節而施’’現象違背了人發展的順序性規律。
5.【答案】A。答案解析: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學習。
6.【答案】A。答案解析: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源于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該模式以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其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該模式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知識是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的過程,非常注重教師的權威性。
7.【答案】D。答案解析:對我國教育產生最大影響的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編寫的《教育學》,是第一部比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著作。
8.【答案】D。答案解析: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并不是一定要以知為開端。根據具體情況,從哪一個開始都可以,可有多種開端。
9.【答案】B。答案解析:我國教育心理學家通過教學實驗,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在原型定向階段,主體要確定所學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使這種實踐模式的動作結構在頭腦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在原型操作階段,主體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在原型內化階段,主體把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
10【答案】C。答案解析: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把學習分為八類:(1)信號學習;(2)刺激一反應學習;(3)連鎖學習;(4)言語聯結學習;(5)辨別學習;(6)概念學習;(7)規劃或原理學習;(8)解決問題學習。
11.【答案】D。答案解析:發現法是教師通過提供適宜于學生進行“再發現”的問題情境和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獨立的探索、研究和嘗試活動,以發現相應的原理或結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缺點是教學過程費時過多。
12.【答案】C。答案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于是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心理起源說把教育看成簡單的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性。
13【答案】C。答案解析:關注學生階段是教師成長的第三階段,而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
14.【答案】B。答案解析: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15.【答案】D。答案解析: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充分說明了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條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