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教學設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2.A【解析】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專家點撥義務教育是國民的基礎教育,是國家力量的根本源泉。義務教育這一知識點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在歷年考試中出現。考生需要重點識記的知識點有:義務教育的概念、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3.C【解析】診斷性測驗是針對某一單元而設計,為了調控教學方向的測驗。
4.B【解析】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所以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互補性的特征進行。
5.A【解析】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沿不同方向去探索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
6.D【解析】我國小學課程的設計要適合小學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7.C【解析】兒童過度焦慮反應是兒童情緒障礙的一種表現,是指由于擔心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使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增加失敗感和內疚感,從而形成緊張不安并伴有恐懼的情緒狀態。
8.B【解析】無意注意是一種沒有預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隨意注意。
專家點撥在歷年考試中,經常會對無意注意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考查。考生應該牢記無意注意的概念、影響因素,學會區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還要能夠將無意注意的相關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9.C【解析】班主任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
10.A【解析】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個體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教育,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的發展。
11.D【解析】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開展實施教學活動。
12.D【解析】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關心的是人際關系的影響,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13.B【解析】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專家點撥目前在我國,中小學課程主要由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三部分組成。其中,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
14.C【解析】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5.A【解析】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16.D【解析】個人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礎,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特點。組織和指導好學生的課外個人活動,是課外活動不可忽視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17.A【解析】行動研究是教師著眼于教學實踐的改進,與研究者進行合作,探討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的實質。
18.A【解析】診斷性評價是在學習前進行的,形成性評價是在學習中進行的,總結性評價是在學習完成一階段之后進行的評價。
19.D【解析】信度指測驗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能測量出所要測量東西的程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
專家點撥測驗的質量指標主要有信度、效度、難度與區分度。其中,信度和效度在歷年考試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以單項選擇題為主。考生要牢記信度、效度的概念,能夠根據所給出的描述判斷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
20.D【解析】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過遺傳而來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