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2015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7月25日模擬題
1."視其所以,觀其所南,察其所安"這句話反映了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性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b.這句話反映了德育的疏導性原則.
2 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
a.個別教學
b.分組教學
c.班級教學
d.設計教學
2.c.班級教學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地培養學生.
3 .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為( ).
a.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b.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學大綱
c.教學大綱,教科書
d.課程計劃,教學計劃,教學大綱
3.a.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
4 .據記載,我國的小學最早出現于( ).
a.殷周時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4.a.我國最早的小學出現于殷周時代.
5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孟子》
d.《中庸》
5.b.《論語》中最早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相結合的教育思想,此語最早由孔子提出.
6 .小學生容易把"b"寫成"d",這說明小學生的( )還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記憶能力
d.思維能力
6 a.小學生容易把"b"寫成"d",這說明小學生的感知能力不夠成熟,感知具有籠統性,精確性比較差.
7 .學生的個別差異給教師勞動造成了( ).
a.復雜性
b.創造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7.b.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決定了老師在進行教學是必須要有創造性,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8.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這體現了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8.d.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互補性,機體的某一部分受損后,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補償,這就是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9.小學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實際鍛煉法
d.榜樣示范法
9.a.小學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說服教育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