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性事件(例如,化學實驗事故)做出迅速、恰當的處理被稱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 )特點。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造性
D.長期性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表明了教師勞動的( )。
A.創造性
B.復雜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3.教師的勞動沒有嚴格的交接班時間界限,教師要不斷了解學生的過去與現狀,預測學生的發展與未來,檢驗教學效果,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準備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活動。這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 )。
A.連續性
B.廣延性
C.長期性
D.復雜性
4.小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具有( )。
A.示范性
B.復雜性
C.主體性
D.長期性
5.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的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6.規定國家要建立教師資格考核制度的是1986年我國頒布實施的(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7.熱愛學生是教師應具有的( )。
A.政治素養
B.職業道德素養
C.知識素養
D.能力素養
8.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 )。
A.系統化
B.多樣化
C.復雜化
D.專門化
9.“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特點是( )。
A.傳道者角色
B.授業、解惑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管理者角色
10.一位新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維持自己與同事、領導的關系上,這表明其成長階段處于( )。
A.關注情境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生存階段
D.關注自我感受階段
11.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期”是指( )。
A.職前儲備階段
B.入職調整階段
C.鞏固穩定階段
D.創新成熟階段
12.以少數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進行分析。這是指( )。
A.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B.開展微格教學
C.進行專門訓練
D.反思教學經驗
13.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十反思一成長”的是( )。
A.加涅
B.羅森塔爾
C.戴爾
D.波斯納
14.教師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進行教學材料的組織的階段是(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情境階段
D.關注生命階段
15.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有( )。
A.系統性
B.預見性
C.結構性
D.實效性
16.福勒和布朗把教師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境階段和關注學生階段,是根據( )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劃分的。
A.教師的教學能力
B.教師的需要
C.教師的管理能力
D.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
17.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 )為中心,并有預見性。
A.學生
B.教師
C.教材
D.教學思想
18.教師具備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屬于( )。
A.本體性知識
B.條件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文化性知識
19.其主要目的在于發展和完善理論,主要解決“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屬于教育科學研究中的( )。
A.基礎理論研究
B.應用研究
C.開發研究
D.定性研究
20.( )傾向于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強調分析研究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干預性研究
21.查閱文獻資料最快捷的方法是( )。
A.目錄
B.索引
C.網絡檢索
D.報刊
22.(2012年真題)教育工作者通過控制和操縱自變量,觀察因變量,以檢驗假設的是( )。
A.調查法
B.實驗法
C.觀察法
D.文獻法
23.(2012年真題)關注教育主體,揭示教育現象,運用“課描”的寫作手法,以講故事方式呈現研究結果。這一研究方式被稱為( )。
A.調查研究
B.行動研究
C.敘事研究
D.實驗研究
24.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實驗法
B.行動研究法
C.教育調查法
D.觀察法
25.根據調查手段,可分為( )。
A.普通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B.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發展調查和預測調查
C.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測量調查和調查表法
D.現狀調查、相關調查、測量調查和調查表法
26.按小學生的年齡、性別隨機抽取調查樣本,這種抽樣方法是( )。
A.系統抽樣
B.分層抽樣
C.目的抽樣
D.有意抽樣
27.根據研究的目的觀察某些特定的行為屬于( )。
A.實況取樣法
B.事件取樣法
C.日記描述法
D.軼事記錄法
28.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是( )。
A.教學反思
B.行動研究
C.終身學習
D.同伴互助
29.在研究方法中,對某一事物或現象在某一地區的全面情況或對某一單位全面情況的了解,這種研究方法叫作( )。
A.全面調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個案調查
30.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讀書法
C.文獻法
D.行動研究法
31.教師以講故事的方式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等進行描述與分析,從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的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敘事研究法
C.文獻法
D.行動研究法
32.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日常工作中獲得的教育過程、心理現象的感性認識進行總結,得出規律性的東西的方法是( )。
A.教育經驗總結法
B.個案法
C.調查法
D.訪談法
33.適合學校大規模、快速地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方法是( )。
A.實驗法
B.測驗法
C.調查法
D.個案法
34.通過兒童的日記、作文、繪畫、各種作業等的分析以了解兒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法
B.文獻分析法
C.行為分析法
D.調查分析法
二、簡答題
1.簡述教師的勞動特點。
2.教師的職業性質是什么?
3.教師職業發展經歷哪幾個階段?
4.教師的職業角色有哪些?
5.教師專業發展的標準是什么?
6.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7.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8.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有哪些?
9.教育科學研究的特點有哪些?
10.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有哪些?
11.簡述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12.簡述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13.簡述教育實驗法的類型。
14.簡述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