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葡萄糖是腦、神經和肺組織必需的能源物質。如果不吃早餐,血液中葡萄糖降低,從而引起血糖濃度降低,首先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會產生疲勞或頭暈等現象。
2.D【解析】陽光中紫外線能使皮膚中的一種物質轉變成維生素D,促使人體對鈣的吸收,預防軟骨病。
3.B【解析】維生素D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又稱為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與機體的鈣、磷代謝密切相關,它能夠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對骨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4.D【解析】鈣的食物來源首選牛奶,它含鈣較高,吸收率也較高。其次是豆類、豆制品和綠葉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芹菜等。海產品如小蝦米、小魚干、紫菜等也是鈣的好來源。菠菜含鈣量豐富,但草酸含量太高,其中的鈣難以吸收。
5.D【解析】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又名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就是各種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獼猴桃、柑橘、鮮棗等富含維生素C。
6.A【解析】學校對病人和可疑的病人要隔離觀察,及時治療;做好消毒和檢疫;采取藥物預防。
7.B【解析】多食、少動是肥胖癥的主要誘因。
8.D【解析】營養性貧血是指因機體生血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素D等物質相對或絕對地減少,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
9.A【解析】抽筋是肌肉痙攣的一種,所以必須先直立,緩解強直收縮這一現象,然后再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
10.D【解析】燒傷后應立即送衛生室,若是程度輕微的燒傷可用大量涼水沖洗。
11.D【解析】本題考查對小學生常見外傷的處理,對于擦傷,應該采取清潔傷口、蓋上紗布止血的辦法進行處理。
12.B【解析】用冷水敷前額,冷水有收縮毛細血管的作用,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頭往后仰會造成鼻血倒灌,血容易進入大腦里。
13.D【解析】逗玩貓狗等寵物時注意防止被抓傷或咬傷,一旦被抓傷或咬傷,要立即反復清洗傷口,并到醫院接受治療及疫苗注射。
14.D【解析】輕微腦震蕩建議24小時內冷敷,目的是減少滲出、出血。24小時后熱敷目的是促使瘀血、血腫吸收。
15.C【解析】兒童多動綜合征的高峰發病年齡為8~10歲,男性兒童的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
16.B【解析】強迫行為是情緒障礙的表現,主要是指產生一系列呆板、機械的重復行為,在受到他人干涉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小王反復檢查門是否上鎖的行為就是強迫行為的表現。
17.C【解析】強迫癥表現為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小芳的情況屬于強迫行為,即患者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反復檢查、反復洗手、反復計數以及某些儀式性動作等,明知不對,但無法控制自己。
18.A【解析】焦慮癥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比如快考試了,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復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癥。小強的癥狀屬于典型的考試焦慮癥。
19.C【解析】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為考試焦慮。
20.C【解析】抑郁癥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過度的抑郁反應,通常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感。
21.B【解析】活動過多屬于多動癥的表現之一。
22.B【解析】肌肉松弛法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付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而失眠狀態的出現就是由于情緒上緊張、不安,心里產生的焦慮,肌肉松弛法剛好能夠治愈這一癥狀。
23.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24.A【解析】會談法是一種有目的的會話,是心理評估的基本方法。教師通過會談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也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緒、態度施加影響。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
25.A【解析】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測驗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認知測驗包括智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創造力測驗和成就測驗。
26.C【解析】人格測驗包括多相人格調查表、興趣測驗、成就動機測驗、態度量表等。
27.C【解析】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展。這兩個目標中,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28.C【解析】學校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
29.B【解析】小紅花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屬于代幣的一種,所以這種方法屬于代幣獎勵法。
30.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行為塑造法的概念。行為塑造法主要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31.B【解析】系統脫敏法是將放松訓練和經典條件反射原理結合運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進行全身放松訓練;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32.A【解析】利用正強化可以增加行為發生的次數。王老師利用鼓勵的正強化方式來幫助小明增加發言的次數。
33.A【解析】強化法,也叫正激勵,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次發生。李老師希望通過給予肯定或鼓勵來幫助小紅克服交往障礙,是強化法的具體運用。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小學生骨骼發育特點
小學生骨骼彈性大,可塑性強,軟骨較多,骨膜較厚,再生能力強。因此,骨骼在生長發育旺盛的少年兒童時期,具有明顯的可塑性。
(2)小學生肌肉發育特點
兒童時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動的神經中樞發育較早,故大肌肉動作發育較早,軀干及上下肢活動能力較強;支配小肌肉群活動的神經中樞發育較晚,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動能力較差。8~9歲后,肌肉發育速度加快,到青春期時,肌肉發育劇增,此時能夠準確靈活地做出細微動作。
(3)小學生關節發育特點
小學生關節窩較淺,周圍韌帶較松,關節的活動性及伸展性較強,但牢固性較差,在較強外力作用下,易脫臼。在肌肉力的作用下,關節可以逐漸改變形態以協助肌肉完成一定的動作。小學兒童足弓周圍韌帶較松、肌肉更弱,若長時間站立、行走,易引起足弓塌陷,特別是肥胖兒童更易發生扁平足。
2.【參考答案】
(1)擦傷。對于擦傷的處理:用干凈的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傷口處的雜物;蓋上消毒紗布,按壓止血;外用創可貼或云南白藥;每天換2次藥,保持傷口通風,避免感染、紅腫。
(2)刺傷。對于刺傷的處理:用高錳酸鉀溶液清理傷口;用過氧化氫進行消毒;送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3)扭傷。對于扭傷的處理:24小時內用冰敷,用冰塊或毛巾反復多次冷敷,每次20~30分鐘,間隔10~20分鐘進行一次,并檢查皮膚的溫度;4小時后進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如懷疑骨折應去醫院檢查。
(4)割傷。對于割傷的處理:用清水清洗傷口;擦上消毒藥水,如過氧化氫;太刺激的消毒或消炎藥會傷害傷口的組織,所以要小心使用;蓋上消毒紗布,包扎固定。
(5)燙傷。對于燙傷的處理:迅速避開熱源;采取“冷療”的措施,如用大量涼水沖洗;千萬不要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皮膚;水皰可在低位用消毒針頭刺破,移動身體時創面應以消毒敷料或干凈衣被遮蓋保護;及時就醫。
(6)燒傷。對于燒傷的處理:脫去滾熱的衣物,防止進一步損傷;用冷水沖洗燒傷部位,或將傷處浸在冷水至少十分鐘;在傷處蓋上清潔的敷料以免受細菌感染和再次損傷;讓傷者飲水,補充失去的水分。若是手腳燒傷,可盡量保持其在高于心臟的位置,以減輕水腫。
3.【參考答案】
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
4.【參考答案】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2)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4)學生主體性原則;
(5)個別化對待原則;
(6)整體性發展原則。
5.【參考答案】
(1)開設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主的有關課程;
(2)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的內容;
(4)結合班級、少先隊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5)開展面向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活動;
(6)開展小組輔導;
(7)進行對學生家庭的心理輔導教育。
6.【參考答案】
(1)強化法;(2)代幣獎勵法;(3)行為塑造法;(4)示范法;(5)暫時隔離法;(6)自我控制法;(7)懲罰法。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兒童肥胖的原因如下:
①營養過剩。營養過剩致攝入熱量超過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于體內致肥胖。
②缺乏運動。兒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動不便,便不愿意活動以致體重日增,形成惡性循環。
③遺傳因素。肥胖癥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④心理因素。情緒創傷或父母離異、喪父或者喪母、被虐待、受溺愛等,可誘發膽小、恐懼、孤獨,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動,以進食為自娛自樂,導致肥胖癥。
⑤中樞調節因素。正常人體存在中樞能量平衡調解功能,控制體重相對穩定,如果個體調節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機體攝人過多,超過需求,就會引起肥胖。
(2)預防肥胖癥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限制飲食。限制飲食的同時必須照顧營養需要,以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不能使體重下降過快。兒童食欲旺盛,可給予大量蔬菜水果,逐漸讓其習慣進食減少。
②增加運動。逐漸增加兒童活動時間和活動量,可先從簡單的運動做起,培養其興趣,每次可進行1~2小時。同時鼓勵兒童參與家務活動。
③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預防肥胖必須有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最好能改變家庭的生活飲食習慣,如不能在家長暴飲暴食的同時限制兒童飲食,不能經常帶兒童參加宴會。
2.【參考答案】
(1)可運用認知領悟療法,或合理情緒療法,改變其不正確的認識。
(2)對于其不良行為可運用行為療法,獎懲結合。
3.【參考答案】
(1)圖一,在高壓電線路下方放風箏容易使風箏纏繞在電線上,高壓電線與大地產生回路,導致學生嚴重觸電。
圖二,濕手插電座會造成電流回路,導致學生觸電。
圖三,在高壓變電箱上攀爬,由于電壓箱子電壓較大,陰天下雨或保養不良會發生漏電現象,學生有觸電的隱患。
圖四,用濕抹布擦插座,如果沒有及時關閉電源,也存在著安全隱患。
(2)首先,用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小學生介紹觸電的原因、危害,提高學生對觸電事故的認識。
其次,講授安全用電的常識,訓練學生良好的用電習慣。
最后,利用趣味活潑的實驗活動向學生介紹有關電的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4.【參考答案】
(1)楊蒙的癥狀是考試焦慮癥。
(2)楊蒙考試焦慮主要與考試失敗及老師的批評有關系。可以采用強化法、代幣法、行為塑造法等進行克服訓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