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的科學,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育問題的發展。
2.【答案】B。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主張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3.【答案】C。解析:學校績效是學校功能發揮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標志。
4.【答案】B。解析:這是個體身心發展不平衡性的表現。
5.【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的總的要求,是國家為培養人才而確定的質量規格和標準,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體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答案】C。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心和核心工作。
7.【答案】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8.【答案】C。解析: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9.【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體現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10.【答案】D。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針對性。
11.【答案】D。解析:原型啟發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意指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而產生新的設想和創意。原型啟發是一種創新思維方法。
12.【答案】D。解析: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
13.【答案】D。解析:“學不躐等”意為學習不能超越次第,反映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4.【答案】A。解析:教師進修提高最經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在本校組織的活動中學習提高。參加函授、電大課程學習、參加自學考試、脫產學習屬于其他輔助方式。
15.【答案】C。解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意思是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口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這說明情緒的一極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另一極的。
16.【答案】D。解析:心理輔導的目標主要是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
17.【答案】D。解析:分析學習結果是教學評價的內容。
18.【答案】C。解析: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一書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由此確立。
19.【答案】B。解析:自然實驗法不屬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20.【答案】D。解析:略。
二、辨析題
1.正確。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2.正確。解析: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科學知識再生產的主要途徑。
3.錯誤。解析:題干所指是斯巴達的教育。
4.錯誤。解析: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于非正式群體的性質以及與正式群體的目標一致程度。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