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
1. 【參考答案】
(1)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包括先天素質,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質。先天素質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特點,它包括感覺器官、運動器官以及神經系統和腦的特點。它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質基礎。
②環境、教育對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第一,產前環境及營養狀況的影響。胎兒生活在母體環境中,這種環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出生后智力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第二,早期環境的作用。在兒童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智力的發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兒童期的發展對后期能力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條件的影響。一個人能朝什么方向發展,發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后天的教育條件。家庭環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員的職業、文化修養、興趣、愛好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與態度,對兒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③實踐活動的影響。實踐活動是人與客觀現實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所特有的積極主動的運動形式。可以說,實踐活動是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④其他個性因素的影響。環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外部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一個人要想發展能力,除必須積極地投入到實踐中之外,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征,即理想、興趣及勤奮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力。
(2)①齊白石勤奮、進取的人格特質及他的虛心求教、勤學苦練的品質是他成才的關鍵因素。
②在外部環境不利時,要創造條件,勤奮努力,逆流而上,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同樣也能取得成功。
2.【參考答案】
課程改革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學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課程理念乃至整個教育觀念更新的系統變革。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都不符合課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課程改革和設置:
(1)要增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綜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隨意調整”。
(2)新課程不能是單一的理論化、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是向學生呈現人類群體的生活經驗并納入到學生世界中加以組織。
(3)新課程的內容應是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
(4)在選擇課程結構進行重建時,應該強調綜合性、加強選擇性并確保均衡性。
(5)各科目課程設置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已有經驗,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匯總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
考試吧:2016教師資格考試報考完全指南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費用
萬題庫:教師資格考試手機題庫免費下載 | 教師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