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17 頁:答案及解析 |
四、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這一材料有力地說明了社會生活對人的心理發展的決定性意義。由于這個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喂養長大,有長達8年的時間在狼群中生活。雖然她有人的遺傳素質,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結構和感覺器官,確確實實是由人生育出來的,但她沒有一般人的心理機能和理性思維能力;雖然她生下來就具備說話的神經結構,但沒有同人們進行交往,所以沒有習得人類的語言;雖然她有人的大腦,以及各種感官神經結構,但沒有受到社會文化環境的熏染,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與訓練,所以無法形成人的心理現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長期過著野獸的生活,在獸群的生活環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經結構發生了萎縮,身體的特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時間越長,其狼的習性就越多,這就是使人慢慢變成“狼”的原因。可見,僅有人健全的腦,若離開人的社會生活環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發展。
2.(1)弗蘭克的表現與其所處的年齡階段有關。按照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而且比較復雜。他們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場、觀點來分析看待事物,不考慮事物的客觀性,過分地關注自我,過多反省,自我封閉,孤芳自賞,敏感、多疑。這使得老師公開朗讀弗蘭克的作文時,讓他有了種種不情愿的表現,在該同學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種隱私,盡管寫得好也不希望拿出來公開讀。顯然,老師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開讀,從此不再想寫好作文,表現為不再積極上進。
(2)老師首先應該爭取得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課堂上說“弗蘭克同學的作文這次寫得很好,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找他借來欣賞一下”。這樣既尊重了學生本人的意見,又不會使他覺得有壓力,還可使大家欣賞到他的美文,并且還能激發他的寫作動機,有助于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3.(1)逆反心理是指中學生由于自身成熟而產生的獨立或自重的要求與對長輩的不滿、反抗情緒相矛盾的心理。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發生在父母或教師等成人遇事“愛嘮叨”,說話過頭,限制了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結伴的時候。
(2)成人在教育他們時,要注意尊重他們、講究方法,同時要提倡他們孝敬、體諒長者,設法使他們加強修養,鼓勵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逆反心理”還是可以克服的。
4.(1)自我意識的發展。①自我評價的發展:自我評價的獨立性增強,表現在有主見、注重同學和老師的評價;自我評價更加全面,從關注生理的自我(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轉變(關注自己的煩惱、感受),更多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②自我體驗的發展:成人感顯著增強,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希望獨立于父母,產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現閉鎖性,很多事情難以啟齒,無從傾訴;自我體驗更復雜、深刻。
(2)情緒情感的特征。①兩極性。例如,強烈、狂暴與溫和、平靜共存,從日記中的許多情緒描述如“欣喜若狂、垂頭喪氣”等可以看出。②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從“難以啟齒”和希望傾訴之間的矛盾可以看出。
5.(1)原因分析:趙X的行為表現體現了初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
①初中生情緒發展的特點表現為:第一,強烈、狂暴性與溫和、細膩共存。初中生的情緒表現有時是強烈而狂暴的,人們常用“疾風暴雨”來形容初中生的這種情緒特點。但初中生的情緒有時也表現出溫和細膩的特點。第二,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性共存。情緒的可變性是指情緒體驗的不夠穩定、常從一種情緒轉為另一種情緒的特點,情緒的這種特點一般是由于情緒體驗不夠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盡管在表面上情緒表現得強度很大,但體驗的深度并不與此成正比,一種情緒容易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情緒的固執性是指情緒體驗的一種頑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性的特點,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性。所以材料中趙×有時特別固執,有時又變得沒有原則。第三,情緒的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情緒的內向性是指情緒表現形式上的一種隱蔽性。初中生在情緒表現上已逐漸失去了那種毫無掩飾的單純和率真,在某些場合,可將喜、怒、哀、懼等各種情緒隱藏于心中不予表現。情緒的表現性是指在情緒表露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帶上了表演痕跡。初中生在團體中有時為了附和別人的一些想法,會將某種原來的情緒加上一層表演的色彩。在情緒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時那種自然性,帶有造作痕跡。
②初中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如下:第一,情感豐富多彩、富有朝氣。第二,情感兩極性明顯。第三,情感不斷深刻。第四,情感逐漸穩定。初中生的情感盡管兩極性明顯,但還是逐漸趨于穩定,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逐漸提高;逐步帶有文飾性、內隱性、曲折性的性質;情感的傾向性正在定型化。第五,情感的外露和表達已趨于理性化。
由于初中生情感發展的特點,所以趙×表現為特別害怕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忽視,如果那樣會讓她覺得特別沒面子。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矛盾體,強烈的不安和焦慮讓她手足無措。
(2)解決方案:①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充實和豐富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健康的情趣;②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中學生愛生活、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感;③正確認識情緒,形成正當、合理的需要;③鍛煉身體;⑤使自己永遠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基調,培養幽默感;⑥培養消除不良情緒的能力。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及習題匯總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2016年教師資格證《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 | 《各科目》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