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
埃里克森強調社會文化背景在人格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他把發展看作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沖突。各個階段互相依存,后一階段發展任務的完成依賴于早期沖突的解決。他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階段1:(出生到18個月)信任對懷疑;
階段2:(18個月到3歲)自主對羞愧;
階段3:(3歲到6歲)主動對內疚;
階段4:(6歲到12歲)勤奮對自卑;
階段5:(12歲到18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階段6:(成年初期)親密對孤獨;
階段7:(成年中期)繁殖對停滯;
階段8:(成年晚期)完美無憾對悲觀絕望。
總體來看,埃里克森將兒童置于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中來考察其個性的整體發展,他強調自我與社會文化因素在個性發展中的作用。從研究的廣度上,他將個性發展的階段擴展到人的一生,是最早研究畢生發展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的理論對不同年齡階段人格發展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示。
四、材料分析題
14.【答案要點】
小明父母的態度和行為是不對的。
(1)幼兒初期的思維還帶有較大的直觀行動性,他們的思維離不開直接感知和行動,行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很差。小明是個3歲的孩子,正處于幼兒初期,他的行為正好符合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兒初期思維的這一特點,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因而小明是很難達到的。
(2)對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議:①依據心理發展規律,正確理解幼兒初期思維發展的特征;②創設情境,豐富玩具的種類和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③循序漸進提出行動目的性和計劃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時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15.【答案要點】
區域活動本身具有自由、自選、獨立而協作的優勢,可今天閱讀角在沒有人的情況下是老師介入,和幼兒商討后幼兒才去游戲的。
(1)投放材料的問題
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的興趣不高了,但沒有及時地調整材料,材料比較單一,投放材料時也沒有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
(2)教師的指導問題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要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
對策:
(1)對材料重新進行調整
①材料太單一,而且沒有層次性,要進行觀察、評估每個幼兒的發展狀況,根據教育目標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
、卺槍τ變旱呐d趣投放材料。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要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改進或擯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
(2)在活動中發揮孩子的創造性
在區域活動中,要注意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具有啟發性的活動材料,從而解放幼兒的頭腦和手腳,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度,使幼兒充分地表現自我,勇于創新。
(3)指導得當、適時,有針對性
在觀察指導的時候,要給幼兒一定的空間去發揮,給他們寬松的環境去講述他們的需求、困難等。要仔細地傾聽幼兒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想、看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幼兒游戲。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幼兒園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 歷年《幼兒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
2016教師資格證《幼兒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匯總| 試卷結構匯總(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