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學開始講授教育學。
2.A【解析】我國小學產生于殷周時代。
3.A【解析】879年W.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一事件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4.A【解析】外向且不穩定的氣質是多血質類型的氣質。
5.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納量表,簡稱S—B量表。
6.B【解析】教師的道德是社會對教師提出的一種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熱愛學生。
7.C【解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正是內發論的觀點。
8.D【解析】強化物應當及時出現在被強化行為之后。
9.D【解析】“溫故而知新”是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促進作用,屬于順向正遷移。
10.B【解析】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兒童的發展為目的,反對教師中心論的觀點。
11.C【解析】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
12.B【解析】赫爾巴特首先把心理學做為教育學的基礎,解釋了教育過程中的很多概念。
13.B【解析】發現教學,也稱啟發式教學,一般經歷四個階段,題干中提到的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是發現教學的第一步。
14.B【解析】略。
15.B【解析】教學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班級授課制的優點:
(1)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質量。
(2)有利于經濟有效、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3)有利于系統知識的傳授。
(4)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1)強調系統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
(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2.【答案要點】(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知識經驗。(3)定勢與功能固著。
3.【答案要點】(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4.【答案要點】一般來說,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內容和程序:
(1)設置教學目標:包括教學目標的分類和表達、教學任務和教學對象分析;
(2)組織教學過程:包括確定教學事項、選擇教學方法、選用教學媒體和控制教學環境;
(3)選擇教學策略;
(4)實施教學評價。
5.【答案要點】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其次,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的情境。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三、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在教育教學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發潛能、追求獨特。
(1)從師生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的發展。
(2)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2.【答案要點】(1)不正確。他將行為的原因歸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這樣他就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會提高,甚至會越來越差。
(2)他應該將其歸因為自己的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認為學習失敗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3)正確掌握歸因理論有助于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系,有助于根據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其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此外,歸因訓練還有助于提高自我認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正確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于消極的歸因心態有礙于人格的成長,如慣于逃避的學生,他們經常將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于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為一種習得無助感。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匯總| 《各科目》考點速記匯總
2011-2015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 試卷結構匯總(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