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1.5-2歲幼兒出現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的。
2.A【解析】依戀是嬰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傾向。
3.B【解析】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評價以教師自評為主。
4.A【解析】幼兒園教育要遵循寓教育于幼兒活動之中的原則,也就是游戲化的方法。
5.D【解析】教師在語言課上只講故事、音樂課上只教唱歌、體育課上只做游戲的做法違背了綜合性教育原則。
6.B【解析】 “娃娃過家家”屬于角色游戲。
7.B【解析】我國現行幼兒園大多是按兒童的實際年齡分為大、中、小三種班。
8.A【解析】1:15-20是目前最為合適的師生比。
9.C【解析】嬰兒聽到母親叫“寶寶”,表現了聽覺,就會去找媽媽與視覺有關。
10.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兒期出現,嬰兒期較明顯,這是本能的無條件反射。
11.C【解析】《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條規定,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12.A【解析】適量的運動負荷原則要求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活動時,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調節幼兒身體練習時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負荷。
13.D【解析】社會交往需要是兒童的精神需要之一。
14.B【解析】操作法是指兒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的方法。
15.B【解析】福祿貝爾認為,親子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首先必須教育母親。
16.B【解析】這是幼兒對熟悉的事物進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內進行的概括。
17.A【解析】在幼兒詞匯使用中,以名詞為最早,其次是動詞,再次是形容詞,最后才是副詞。
18.A【解析】“前讀寫”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是培養讀寫興趣。
19.D【解析】情緒主要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20.D【解析】放任型親子關系容易產生這種不良品質。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1)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由于幼兒階段身體的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是其他一切發展的基礎,因此,幼兒園教育把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放在首位。
(2)幼兒智力教育強調利用感官,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
(3)幼兒品德教育強調從情感教育人手,重視幼兒良好性格和習慣的培養。
(4)幼兒美育,把培養幼兒感受美的情趣放在第一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答案要點】(1)經常性原則;(2)地方性原則;(3)簡便性原則:(4)互利性原則:(5)教育性原則:(6)幼兒園、社區和家庭教育一體化的原則。
3.【答案要點】(1)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教室周圍的環境盡量保持安靜,教室布置整潔優美,教具應該密切配合教學內容,不必過于新奇。
(2)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組織教育活動;顒觾热輵N近幼兒的生活,應是他們關注和感興趣的事物。
(3)注意教學的方法,控制教學時間。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還要控制好活動時間,活動時間不宜過長。
(4)妥善地安排教學環節,維護好課堂紀律。教師既要維護好正常的教學秩序,也要妥善處理一些分散幼兒注意的偶發事件。
4.【答案要點】幼兒掌握語音的特點和難點如下:
(1)幼兒期(3-6歲)是能夠掌握本民族全部語音的年齡。
(2)發音錯誤的集中點:輔音、發音方式。
(3)發音難點在于掌握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原因是:①生理原因,生理上不成熟,不能恰當支配發音器官,不善于掌握發音部位和方法;②語言環境,主要是方言的使用。
5.【答案要點】幼小銜接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整體的工作,其表現在:
(1)長期性而非突擊性。幼兒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為兒童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因此,不應當把幼小銜接工作僅僅視為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問題,而應把它置身于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應當看到,讓幼兒順利地進入小學只是幼兒園教育的近期目標,它是實現幼兒園教育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要以兒童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對兒童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對幼兒園來講,在時間上要把幼小銜接工作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階段,而不僅僅是大班后期;在內容上要涉及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知識準備;在人員上要包括幼兒園全體人員、家長及有關成人,而不僅僅是大班老師。對小學來講,也不能僅僅把銜接工作看成是幼兒園的事情,而應當遵循素質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體性而非單項性。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從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全面進行,不應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銜接中,偏重“智”的傾向比較嚴重。有的教師一談到銜接,馬上就想到讓幼兒認漢字、學拼音、做算術題,而對于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準備重視不夠。研究表明:健康的身體、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與自我控制能力、穩定的情緒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獨立性等,對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至關重要的。兒童入學后適應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對新環境所需的身體、心理素質、獨立自理能力等準備不足。幼兒入學適應困難不僅僅是在“智”的方面,還有可能是由于身體、態度、習慣、意志、人際關系、交往能力、獨立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準備不足而造成的。要搞好幼小銜接工作,必須促進幼兒的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在全面發展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入學所必需的各種基本素質。在銜接中僅偏重某一方面是錯誤的,而在某一方面中又偏重某些因素則更片面了。
6.【答案要點】親子關系類型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民主型親子關系的表現及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在民主型親子關系中,父母對孩子是慈祥的、誠懇的,善于與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積極支持子女的愛好、興趣;同時對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對孩子提出明確而又合理的要求,將控制、引導性的訓練與積極鼓勵兒童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相結合。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融洽,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自我控制、探索性等方面發展較好。
(2)專制型親子關系的表現及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在專制型親子關系中,父母給孩子的溫暖、培養、慈祥、同情較少,對孩子的干預和禁止過多,對子女的態度簡單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對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滿足,不支持子女的愛好興趣,更不允許孩子對父母的決定和規定有不同的表示。這類家庭中培養的孩子,或是變得馴服、缺乏生氣,創造性受到壓抑,無主動性,情緒不安,甚至帶有神經質,不喜歡與同伴交往,憂慮,退縮,懷疑;或是變得以自我中心和膽大妄為,在家長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親子關系的表現及對幼兒的危害。在放任型親子關系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一般關懷過度,百依百順,寵愛嬌慣;或是消極的,不關心,不信任,缺乏交談,忽視他們的要求;或只看到他們的錯誤和缺點,對子女否定過多,或任其自然發展。這類家庭培養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懶做、生活不能自理、膽小怯懦、蠻橫胡鬧、自私自利、沒有禮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難、意志薄弱、缺乏獨立性等許多不良品質。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題20套 | 各科考試題型匯總
2016教師資格《幼兒園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 歷年《幼兒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