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新課程評價主要倡導的評價方式是發展性評價。
2.[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略。
3.[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是把被評價者的過去和現在比較,或將評價對象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例如,把某同學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評價,或者把該同學的紀律情況、學習情況等各方面情況進行比較評價,從而找出其中的差異。A選項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準,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準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C選項相對評價法是指在某一團體中確定一個基準,將團體中的個體與基準進行比較,從而評出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的評價。
4.[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準備性評價也稱診斷性評價或前置測評,其評價是在教學實施之前,對學習者所具有的認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條件進行的評估。通過診斷性評價,既可以了解學習的準備情況,也可以決定對學生的適當安置,還可以了解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由此決定對學生的適當對待。
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教師行為模式的形成與確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觀念(或知識)的影響,他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實踐想象成為習慣的、自我顯露的或不可避免的。我們還看到,教師的觀念和行為一旦形成某種結構或體系,便處于一種“自以為是”的“固執”狀態,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戰或者在實踐中碰壁,否則難以改變。因此,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教學反思的重中之重。因此,本題選C。
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在紙筆測驗中,主觀題的題目考查學生的回憶,不會給被試提供猜測答案的機會。而像選擇題、排序題、判斷題等題型的客觀題是有猜對的機會的。
7.[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對教學進行評價的依據是教學目標最終是否得到落實。ABC三個選項并不能作為評價依據,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師會以學生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標準,這與應試教育的功利性有關,而評價的依據應是學生的掌握目標。只要學生掌握了該知識點即可,不需要與其他人進行比較。
8.[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題干的表述是在教學前進行的評價,可以排除CD。AB兩項都是在教學前進行的評價。但是他們的區別在于:安置性測驗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組。安置性測驗涉及的范圍比較窄,難度也比較低;診斷性測驗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驗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
9.[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B項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分類依據的是評價的功能或是評價的時機;C項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分類依據的是是否采用數學方法;D項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分類的依據是評價的范圍。
10.[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A項新生入學時的摸底測驗屬于診斷性評價,是在教學前進行的;高考和期末考試屬于總結性評價,是在教學后進行的;而B項隨堂小測驗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屬于形成性評價。
11.[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縱向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學為對象,反思自己與之前的教學成果的比較;而橫向反思是與其他老師進行橫向的對比反思,吸取他人的長處,提高自己的教學經驗。
12.[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這種反思方法主要在于找到教學中可能存在問題的原因并進行分析,在教學開始前進行診斷,以提供后期解決問題的對策。
13.[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通俗來說,口頭作業是只需要動嘴即可完成的作業。題干中的作業主要在于動嘴說、數、講和背。閱讀作業是指教師布置的讓學生以閱讀的形式完成的任務,如閱讀教科書、參考書和各種課外讀物;而書面作業是需要動手、動筆的;實踐作業是需要動手操作的任務。
14.[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布置作業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目的和類型布置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教師布置作業靈活多樣。
1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全面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評價發展性功能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突出評價的過程性。
16.[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17.[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應當考慮評價活動占課堂整體教學時間的比例,要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要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進行評價。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或以評價為目標進行教學。
18.[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略。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1)學生成長記錄袋
學生成長記錄袋或檔案袋是指用以顯示有關學生學習成績或持續進步信息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結果以及其他相關記錄和資料的匯集。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則是指通過對成長記錄袋的制作過程和最終結果的分析而進行的對學生發展狀況的評價。
(2)訪談法
訪談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談,是以口頭形式,根據被詢問者的答復收集客觀的、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準確地說明樣本所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
(3)觀察法
觀察法是人們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通過感覺器官或借助一定的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條件下出現的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觀察法適用于評價那些在教學中不易被量化的行為表現(如興趣、愛好、態度、習慣與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績(如唱歌、繪畫、體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一種傳統的評定教學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設計問卷、測試題、量表等對被評價者在正常狀態下進行測試,以獲得評價的資料,并做出判斷。
(5)測驗法
測驗法是教學評價的一種重要方法,是對行為樣本客觀和標準化的測量。測驗法最常用于評價學生認知目標的達標程度,同時,也可以為其他評價收集間接資料。
2.[參考答案](1)有助于教師把自己的經驗升華為理論;(2)有助于教師提升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3)教師通過反思可以縮短其專業化成長時間;(4)通過反思可以增強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師德。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各類試題| 歷年《小學教育知識》真題及答案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 |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