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章節習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英國學者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來,與其他學科并列。
2.【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出自《論語·憲問篇》。
3.【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做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4.【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略。
5.【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體現在: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與水平;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環境與教育模式;文化傳統制約著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6.【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故本題選C。
7.【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教育科學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為客觀事實、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其中,形成科學理論是教育研究的核心問題。
8.【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人口增長速度的快慢、數量的多寡、質量的優劣、遷移和分布等都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人口的數量是確定一國教育規模的基礎因素。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9.【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義務教育具有3個基本特征:強制性、普遍性和免費性。基礎性是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的體現。因此本題選A。
10.【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斯巴達教育重視軍人和武士的培養,教育內容幾乎全是軍事體育訓練。因此本題選D。
11.【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這句話出自《中庸》。它的意思是: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作性,依照本性去做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作“教”。
1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唐代的學校教育分為官學和私學兩個系統.以官學為主。中央官學主要為“六學二館”,“六學”是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隸屬國子監,置博士以教生徒。“二館”指弘文館、崇文館。其中弘文館隸屬門下省、崇文館隸屬東宮,各置學士以教生徒。中央官學主要招收官員子弟、皇親國戚子孫及外國留學生,庶族平民子弟僅占少數,鮮明地體現了封建社會教育的等級性。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13.【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闡述的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理論依據。
14.【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文化對教育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作用于人的觀念形態來實現的,這種作用主要存在于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等思想活動中,因而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具有間接性。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5.【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變化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均衡發展。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而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
1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連續的觀察,并做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題干所述教師正是通過觀察自然條件下學生的攻擊行為進行研究的,符合“觀察法”的定義,故本題選D。
17.【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說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來教導弟子。其中“文”是知識,“行”是品行,“忠”是忠義,“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詩、書、禮、易、樂、春秋”是知識,屬于“四教”中的“文”。所以本題選A。
18.【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1922年,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國教育聯合會以美國學制為藍本,頒布了“壬戍學制”。由于是采用美國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稱為“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此后,國民黨政府于1928年對學制做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繼承了“壬戌學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所以,本題選C。
1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個體在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來的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