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章節習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圖式是皮亞杰的觀點;自我周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觀點;力比多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少年期是11、12歲到14、15歲的時期,又稱學齡中期,大致相當于初中階段。它是童年期向青年期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
3.【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情緒狀態是指在某種事件或情境的影響下,在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某種情緒,其中較典型的情緒狀態有心境、激情和應激三種。心境是指人比較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應激是指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種心境情緒的表現。
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主要的投射測驗包括羅夏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艾森克人格問卷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均屬于自陳式人格測驗。故本題選D。
5.【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題干所述情形屬于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對認識活動的成就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態度體驗。
6.【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心境是指強度較低但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感,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如綿綿柔情、悶悶不樂、耿耿于懷等。人傷感時,會見花落淚,對月傷懷,就是心境不好的表現。
7.【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皮亞杰按照認知結構的特征把整個認知發展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在前運算階段,認知發展主要表現為:知覺集中傾向、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義。在這一階段,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現得最為明顯。所以,本題選B。
8.【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12—18歲屬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9.【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性格是一種表現在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堅強、勤奮”屬于性格。
10.【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沖動型學生面對問題時總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細致地分析問題的各種可能性,有時還沒弄清問題的要求,就開始對問題進行解答。所以說,沖動型往往強調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1.【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依據情緒狀態分類,情緒可分為心境、激情、應激三種。其中,激情是一種爆發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例如。在突如其來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會產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緒反應。
1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個體處在挫折與沖突的情境中時,經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方法來減輕內心的不安,以恢復情緒的平衡與穩定,這些方法統稱為心理防御機制。常見的防御機制有壓抑、否認、轉移、退行、投射、補償、反向、文飾等。其中,反向是指將不能被自己的意識或社會接受的欲望和行為以截然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如明明內心自卑感很重,覺得事事不如別人,但卻總表現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羈。
13.【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人的氣質類型分為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抑郁質。其中,多血質的人表現出有朝氣、熱情、活潑、敏捷好動、善于交際、善于適應環境變化,但注意力容易轉移,缺乏耐力和毅力、情感易變、體驗不深但明顯表露在外等特點。因此,正確答案為B。
14.【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埃里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他認為12—18歲階段的青少年會存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所以本題選C。
15.【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皮亞杰將兒童從出生后到15歲智力的發展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的兒童的認知發展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已經可以進行抽象思維。所以本題選D。
16.【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認知風格是指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場獨立認知方式與場依存認知方式、沖動型認知方式與沉思型認知方式。場依存性者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把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的入,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并記憶言語信息中的社會內容。一般來說,在學科興趣方面,場獨立性者較傾向于喜歡自然科學,而場依存者則喜歡社會科學。數學、化學、物理都屬于自然科學,只有文學屬于社會科學。所以本題選A。此外,對此部分知識理解不清楚的考生,還可以通過對比四個選項直接挑出答案。四個選項中明顯A項為文科類,B、C、D項為理科類,而該題目為單選題,故可推測本題選A。
17.【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巴甫洛夫用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解釋氣質的生理基礎。依據神經過程的基本特性,即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劃分了四種類型。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強度,是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工作能力或耐力的標志,強的神經系統能夠承受強烈而持久的刺激。平衡性是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相對力量。靈活性是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相互轉換的速度。膽汁質對應的高級神經活動過程是強、不平衡;多血質對應強、平衡、靈活;黏液質對應強、平衡、不靈活;抑郁質對應弱。因此根據題意選擇C。
18.【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人格的特質理論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主要代表人物是奧爾波特和卡特爾。特質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組成元素,也是測評人格常用的基本單位。奧爾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質理論。他把人格特質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卡特爾提出了一個理論模型。分為四層: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霍蘭德是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業互擇理論,有著名的霍蘭德職業興趣問卷。斯騰伯格是美國心理學家,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
19.【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感覺動作期,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恒存性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圖式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2)前運算階段(前運思期,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示外在事物,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3)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思期,7—12歲):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運用具體事物的操作來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恒的道理。(4)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思期,12—成年):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
20.【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因此B項易變性與人格內涵相悖,是錯誤的,是正確選項。人格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反映了人格的多種本質特征: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功能性。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