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章節習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1)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
(2)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3)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4)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2.【參考答案】(1)培養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意識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先決條件。教師應重視自己的情感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它對營造班集體心理氛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關鍵。
(3)建設優良的班集體文化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根本。
(4)發展學生個性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宗旨。
3.【參考答案】要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應從教師的個人因素入手,使其通過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來促進和維護心理健康水平。包括:(1)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2)努力工作,學會休閑;(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4)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5)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6)保持健康的身體;(7)學會調控職業壓力;(8)避免職業倦怠的消極影響。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觀點:課堂紀律作為一種約束的手段,不是終極目的。通過這種手段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需要發揮它的約束力,但不能成為學習的目的。而發揮它的約束力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而不僅僅是口舌之功。案例中的新教師把學生不服從管教錯誤地歸因于課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進而不斷地將管理措施嚴格化,這是不合理的處理方式。案例中講到指導教師幫忙制止混亂場面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案例中的教師應該通過反思自我查找原因。其次,處理突發事件需要三思而后行。案例中多次提到過學生在課上與教師作對,該教師的處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對待。學生做完實驗后不回座位時,教師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催促,而不是觀察學生不回座位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的方法。后來對待兩次犯錯誤的學生采取的措施是處罰其留校15分鐘,而沒有提到在15分鐘里是否去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情況進而做到說服教育。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
2.【參考答案】從王老師的職業身份而言.其錯誤有三點:
(1)沒有盡到一名教師應盡的責任。管理課堂秩序是教師的職責之一,當學生發生打罵事件時。教師有責任教育批評學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讓學生去找班主任。
(2)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將學生趕出教室。在師生關系上,違反了民主平等的原則。
(3)沒有運用合理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僅僅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
從學生身份而言,在課堂上互相打罵的兩個同學的錯誤有兩點:
(1)沒有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相互打罵,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違反了學校的紀律。
(2)不尊重教師。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動手動口,這是一種明顯不尊重任課教師的行為。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