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卷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21.恩格斯在《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科學》一文中,提出:“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下列古語與所蘊含辯證法哲理相對應的是( )。
①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②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重視解決事物的質變,實現發展
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量變是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漢代的匡衡少年時沒錢買蠟燭,就鑿壁偷光,勤奮苦讀。有一戶人家有很多書,匡衡在這戶人家當雇工卻不要報酬,只是請求主人把所有的書都讓自己讀一遍。主人深受感動,就把書借給他。后來,匡衡成了大學問家。這表明( )。
①社會和他人提供的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②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③人生價值能否實現取決于能否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
④人生價值總是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同說漢語,同寫漢字,讀一本歷史,撫一張古琴。文化像氧氣,融化在血液中……13億2300萬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們精神上融為一體而不可分割。這表明( )。
①中華文化是聯結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
②兩岸人民有著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③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無時不在、健康有益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4.“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充分體現中國古典建筑風格的“唐園”,近日落戶泰國清邁,泰國民眾通過參觀“唐園”可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這成為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唐園”的落成( )。
①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學習,借鑒,促使各自取長補短
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間相互理解,合作,促進世界文化繁榮
③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典范,促進了兩國文化的趨同
④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從文化建設的角度應當( )。
A.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B.倡導和踐行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C.優先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締落后文化
27.斯瓦西里語版的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國家電視臺熱播。坦桑尼亞觀眾在歡笑中領略中國媳婦處理婆媳關系時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動中體會中國“和”文化的美好。該劇成功走出國門說明(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B.對傳統文化需要繼承與發揚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優秀文化能激勵人們創造美好生活
28.李某年齡16周歲,接受叔叔遺贈的10萬元,靠此款豐衣足食,李某( )。
A.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B.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C.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D.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29.某甲是間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傷,在群眾抓捕他時,某甲因驚恐而精神病發作。則某甲( )。
A.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處罰
B.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C.不負刑事責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應當負刑事責任
30.社會公德的建設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公民的實際行動上,這是因為( )。
①社會公德的整體水平與每個人的行動息息相關
②每個公民的行為都直接影響著社會公德的狀況
③社會公德整體水平的提高,有賴于黨員、干部的帶動
④社會公德,往往表現在言談舉止之間,人人都能做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