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卷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提到的課程分類目標的表述及順序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答案】C。解析: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師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依據。
3.【答案】B。解析:主體性教學論的主要觀點是,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交往的主體,是自我發展的主體。是自我生命活動和個人生活世界的主體。題中正體現了主體性教學相關內容。所以,本題答案為B項。
4.【答案】D。
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系統和要素的關系以及辯證的否定觀有關知識。很顯然,探討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方案,具體分析每一個家庭的收入狀況,既不現實也不可能,排除①;但探討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方案,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既需要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又需要合理的想象和創造性思維,運用系統綜合的思維方法.找出具有共性、普遍性能夠反映絕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的標準,以此為據制定,故選D。
6.【答案】D。解析:A項錯誤,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B項錯誤,主權國家是構成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石:C項錯誤.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關系中最重要的行為主體。亞太經濟組織、非盟、歐盟在經濟方面采取措施。說明國際組織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故選D。
7.【答案】C。解析: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后,單位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商品的價值量減少,商品的價格會下降。商品的供給量會增加,符合上述分析的只有C選項觀點,故入選。A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后,商品價格會下降,但不會大幅下降,故排除。B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商品價格下降后,商品供給量同步上升,而不是下降,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后,商品價格會下降,而不是上升.故排除。
8.【答案】B。解析:①③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我國有效擴大內需的根本方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故入選。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②說法錯誤,不選。城鄉發展一體化不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④說法錯誤,不選。因此,本題選B。
9.【答案】D。解析:價值規律的作用之一就是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企業間的兼并和企業破產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客觀要求,①④符合題意,②③不符合題意,因此,本題選D。
10.【答案】C。解析:本題以電腦的制造過程為背景,考查經濟生活中有關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材料強調社會分工與價值規律對資源的調節作用。A項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強調了社會分工,但沒有看到市場促進資源和勞動力的流動作用,排除:C項正確,強調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體現價值規律的作用;D項與本題無關,且說法本身有誤。
11.【答案】B。解析: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②項與設問不構成因果聯系,排除;④項,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功績不僅是在中國的執政后領導人民走向繁榮富強,還在于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所以這個原因是片面的,不選。本題的答案是B。
12.【答案】A。解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環節,執法必嚴是重要條件,違法必究是保障。所以選A。
13.【答案】D。解析: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就是要有法可依,就是要立法。ABC說法都不對,所以選D。
14.【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黨的執政方式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中國共產黨支持人大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這是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當選D項。
1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大代表的權利。決定權、立法權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不符合題意,A、D項排除;在促進政府解決物價、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民生問題上,人大代表應該行使提案權.依法提出民生問題的議案,C項符合題意,行使質詢權不符合題意,因此,本題選C。
16.【答案】B。解析:國務院對校車安全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有利于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政府制定《校車安全條例》通過制定法規,確保政府行政有法可依,①②正確;政企要分開,③政府參與校車運營錯誤;政府制定《校車安全條例》是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調控的體現,④錯誤。該本題答案選B。
17.【答案1A。解析:本題考查意識的能動作用,考查識記和理解能力。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B、C、D三項均不是意識活動的特點,據此可排除B、C、D三項。
1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微貢獻”’,表明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故選B項。A項是強調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故不選;C項片面,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這里的價值觀有正確和錯誤之分;D項與題干強調的不一致。
19.【答案】A。解析:本題以兒歌歌詞為背景,考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知識。歌詞的改動反映了“星辰閃耀”“常春藤纏繞”的原因不是上帝而是科學,故①③說法正確。②④與題意無關。
20.【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科學家對基因突變與疾病關系的認識過程,反映了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在一定時期內對事物的認識是有限的,故選①③。②④說法本身正確,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實踐活動。所以答案為D項。
21.【答案】A。解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體現的是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體現的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變。故答案選A。
22.【答案】C。解析:匡衡成了大學問家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和他人提供的條件,①正確,也離不開自己的主觀努力,要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④正確。但主觀能動性和正確價值觀不能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②③排除,故本題選C。
23.【答案】C。解析:題干中沒有體現與愛國相關的知識,故③不選;④說法不準確,文化也有好壞之分。故選C項。
24.【答案】A。解析:該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①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征,符合題意;②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力量,符合題意;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說法錯誤,故排除;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在題干中未涉及,所以排除。“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反映了文化頑強的生命力.故選A項。
25.【答案】A。解析:③“促進了兩國文化的趨同”說法有誤,④不符合題意,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是傳媒,①②說法正確并且符合題意,因此,本題選A。
26.【答案】A。解析:能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為現代建設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是精神文明建設;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故選項A正確。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而不是不加分析地倡導和踐行,故B項排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一中心環節,而不是優先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故排除C項。D項也是錯誤的,應改造落后文化,取締腐朽文化。
2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媳婦的美好時代》走出國門,說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選C項。A、D兩項本身正確,但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片面,對傳統文化需要批判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28.【答案】C。解析: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29.【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的問題。本題中,某甲喝酒時精神病并未發作,因喝醉酒而傷害他人,實施傷害行為之后才又精神病發作,但這不影響其刑事責任的承擔。行為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的犯罪行為法律上并沒有規定可以減輕或從輕處罰。是否屬于精神病應當以實施犯罪行為之時為標準,不能因為犯罪之后精神病發作而減免處罰。故選D。
3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社會公德的作用和要求,①②④符合題意。本題屬于“四選三”型選擇題,要求從四個題肢中選出三個,一般采用排除法。③的表述錯誤,應該排除。
二、簡答題
31.【參考答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排隊購物現象反映了商品供不應求,而商品供不應求將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商品價格上漲將刺激供給,抑制需求,使商品供求趨向平衡,從而消除排隊購物現象;價格上漲消除排隊購物現象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32.【參考答案】
尊重自然的價值取向是人們認識和調節人與自然關系的倫理基礎。村民保護天鵝的行為雖然帶有樸素的自然崇拜色彩,但所體現的尊重自然、關愛生命的價值取向具有合理性;村民們自覺保護天鵝的行為有利于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值得提倡。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