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三、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1)教師促成的紀律。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設置一個有結構的情境,即組織一個良好的集體結構。
(2)集體促成的紀律。指由群體壓力而形成的紀律。從入學開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每一次任務都有其特定的紀律,有時某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個人對活動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的。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體內化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就出現了。
27.【參考答案】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其中,課程目標是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
28.【參考答案】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
29.【參考答案】
(1)主動建構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
(2)社會互動性。學習者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
(3)情境性。建構主義者提出知識存在于具體、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不是一套獨立于情境的知識符號,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活動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四、材料分析題
30.【參考答案】
(1)上述課堂教學活動采用了教學的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并沒有直接給出動物的定義,而是不斷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出與學生認識上產生矛盾的問題,形成一條由問題(或問題組)構成的教學主線,使學生進入有意義自主學習的心理過程。引導學生對“動物”這一概念的理解,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最后讓學生掌握了“動物”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征。
(2)貫徹啟發性原則的要求有: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诮處煹闹v授應抓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墼O置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芘囵B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31.【參考答案】
(1)首先,情緒低落的最直接原因是高一期中考試成績很差,而且受到了家長的批評,因而情緒低落。
其次,考生自身對高中學習的認識不足,覺得高中知識只會難度有所提升,而沒有意識到初中和高中對于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高中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要求更高,而這項能力又不是短期內能提高的。
再次,考生自身對高中學習在思想上存在懈怠的錯誤傾向。覺得高一高二放松兩年.高三時再努力學習就可以了,卻不知道高中三年任何一個時期都是不能松懈的,一旦稍有松懈就會造成知識的斷代以及與后續知識的銜接會更加困難,從而與其他學生的距離會越拉越大。
(2)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學生的問題:
首先,糾正該生的錯誤學習觀念。正確的學習觀念對學習過程能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老師要幫助該生糾正錯誤的學習觀念,樹立高中學習要堅持不懈,勤奮刻苦的觀念。
其次,有針對性地對該生進行個別輔導。由于該生在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說明他遺落的課程內容還不是很多,此時老師應及時地對他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彌補拉開的距離,這樣對后續的進一步學習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再次,教師可以聯合學生家長,一起做好校內校外的監督、指導工作,形成相互配合的教育合力。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章節習題匯總 | 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
2016教師《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