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獨立性的出現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出生到2~3歲心理發展成就的集中表現。它表明,兒童心理具備了人類的一切特點: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語言交際,能進行想象和思維,有了自我意識。
2.【答案】D。解析:根據替代性強化原理,當兒童發覺“壞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場時,為了避免這種不良后果,自己也會遠離破壞性行為。
3.【答案】D。
4.【答案】A。解析:兒童最初學習的基礎是本能。
5.【答案】C。解析:前運算思維階段,兒童思維發展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A、B選項兒童處于感知運動階段.D選項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
6.【答案】D。
7.【答案】B。解析:平行游戲表現為兒童各玩各的,所用的玩具和游戲方式相近,各自的游戲內容沒有聯系,不與同伴一起玩。
8.【答案】A。解析:異物刺入眼睛時,切勿用手揉眼睛或者把異物撥出,那樣很容易損傷眼睛,正確的做法是用紙杯等物蓋在眼睛上,保護眼睛不受碰觸或送醫院急救,途中盡量減少震動,還可以讓異物隨眼淚流出。
9.【答案】A。解析: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成熟,容易疲勞,需要較長的睡眠時間進行休整,因此,幼兒年齡越小,安排的睡眠時間應越長,次數越多。
10.【答案】B。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午睡時間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季節的變化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
二、簡答題
11.【參考答案】
幼兒思維方式的發展趨勢: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1)直觀行動思維:幼兒的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思維是在實際行動中進行的;典型的方式是嘗試錯誤。主觀上無預定目的和行動計劃。
(2)具體形象思維: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頭腦中具體形象進行,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觀行動性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抽象邏輯思維: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的思維,是通過概括、判斷和推理進行的,是高級思維方式,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只是處在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階段。
12.【參考答案】
(1)豐富幼兒的表象,發展幼兒的語言表現力;
(2)在文學藝術等多種活動中,創造幼兒想象發展的條件;
(3)在游戲中,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4)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幼兒的想象力。
三、論述題
13.【參考答案】
(1)學前班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
①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
②制約幼兒智力的發展;
③壓制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
④不利于幼兒入學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學前班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
①迎合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
②師資力量薄弱;
③辦學條件差。
(3)學前教育區別與學校教育,要杜絕學前班“小學化”傾向,改革建議如下:
①確立學前教育的獨立地位與性質,牢固樹立學前教育不是小學預備教育的理念。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其教育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教學評價、師資隊伍、管理制度等都有其獨立的要求和標準。學前教育不是小學的附屬教育,不是小學的預備教育。那種“為了讓孩子能夠獲得上小學的基本能力而進行幼兒園教育的理論和說法”都是錯誤的。
②加大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小學化”的治理力度。
教育部門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部門的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對幼兒園評價的取向。要從根本上解決“小學化”問題。各級教育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建議教育部加強調研,發布文件和規定,明確責任,提出要求,制定措施,在全國范圍內加大治理力度,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強化幼兒園評估年審機制和督導監督,在幼兒園年度評估審驗時,調整對幼兒園的考核評價標準,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的幼兒園實施誡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對整改達不到要求的,應取消其辦園資格。要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接受投訴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督、檢查。各級教育部門要經常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予以業務指導,端正幼兒園辦園方向,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③加強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培訓。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園長、教師素質低。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國家和地方應加大對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培訓的經費投入。轉變思想,提高素質,使全體園長和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使其素質更加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