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卷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職業理念——教育觀
【答案】A。
【解析】提高國民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
2.【知識點】職業理念——教師觀
【答案】D。
3.【知識點】職業理念——學生觀
【答案】A。
4.【知識點】職業理念——教師觀
【答案】A。
【解析】殷老師的做法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法。
5.【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A。
【解析】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6.【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B。
【解析】愛崗敬業要求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
7.【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A。
【解析】關愛學生要做到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該教師的做法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沒有做到關愛學生。
8.【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A。
【解析】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強調,教師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題干中的陳老師一方面教授學生知識,另一方面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表現,符合教書育人的要求。故本題選A。
9.【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答案】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教育工作,統籌規劃、協調管理全國的教育事業。
10.【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1.【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七條規定,教師享有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權利。
12.【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13.【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14.【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答案】A。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提出,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該法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要求。
15.【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答案】A。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16.【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答案】C。
【解析】《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
17.【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答案】D。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
18.【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
【答案】B。
【解析】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因此,A、D兩項描寫的均為滿月,C項描寫的是初月,B項弓月即為弦月。
19.【知識點】文化素養——地理常識
【答案】C。
【解析】紅海為世界上最咸的海,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現狹長型,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波羅的海位于歐洲北部,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
20.【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藝術鑒賞修養
【答案】B。
21.【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藝術鑒賞修養
【答案】A。
22.【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文學素養
【答案】A。
【解析】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簡·愛》;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嘯山莊》;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斯·格雷》。
23.【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文學素養
【答案】D。
【解析】四鳳是曹禺的作品《雷雨》中的人物;閏土是魯迅的作品《故鄉》中的人物;阿Q是魯迅的作品《阿Q正傳》中的人物;涓生是魯迅的作品《傷逝》中的人物。
24.【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
【答案】C。
【解析】背水一戰和破釜沉舟分別指的是韓信和項羽,在與秦軍作戰時采用的戰術;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鑿壁偷光指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
25.【知識點】文化素養——生活常識
【答案】A。
【解析】A、B、C、D四項分別表示的是注意安全、當心有毒、當心火災、當心爆炸。
26.【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信息處理能力
【答案】C。
27.【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信息處理能力
【答案】B。
28.【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答案】A。
【解析】題干中乙和丁的話互為矛盾命題,則必有一真一假,根據題意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則甲和丙說的都是假話,得出甲是捐款者。
29.【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答案】A。
【解析】由題干可以得出“高速度發展國民經濟”是“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的充分條件,也就是只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才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所以A項正確。B、C兩項所表示的關系是必要條件,D項所表示的關系是充要條件,均不正確。
二、材料分析題
30.【知識點】職業理念——教育觀
【參考答案】
材料中老師的行為是合理的,符合素質教育觀的要求。值得學習。
首先,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材料中,老師根據要求,改變方式來教育學生,通過讓學生主動收集資料、小組討論分析、讓學生各抒己見等方式,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其次,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材料中,老師改變傳統的讓學生做一件好事的方式,而是采取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分小組討論。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再次,新課改的教學觀要求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材料中。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讓學生主動、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踐行素質教育觀的要求,積極采取新課改的理念和措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1.【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參考答案】
張老師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
首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要愛國守法。材料中。張老師對上課說話的學生.采取嘴巴貼膠布的方式,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侵犯了學生的人身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沒有做到依法從教。
其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要關愛學生。材料中。張老師對學生上課說話的行為,沒有耐心處理,而是采取暴力的嘴巴貼膠布的方式,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牢記教育相關法律的要求。并踐行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要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2.【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答案】
(1)作者對木棉樹的印象前后是有差距的。之前,作者總認為那是一棵枯老的樹,葉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終年不見開花、結果,有些沮喪。之后,作者看到木棉樹“突然”的綻放.碩大的花朵像一團團火苗在枝頭跳躍著,開得轟轟烈烈,紅紅火火。很美!
(2)文章第⑥段是作者情感的升華,是作者對木棉樹的高度贊美。作者借木棉樹開花的事情來表達作者對生命及人生價值的思考與感悟。木棉樹平時安靜、沉默。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積蓄能量,最后在天地灰蒙的四月綻放一樹的紅花,迸發出無限燦爛。就像人一樣.每個人都要腳踏實地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價值,不用追求永世的絢爛,也不用斤斤計較.就如木棉花一樣,總會在某一刻厚積薄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的生命才會充滿精彩與驚喜。
人生才會顯得有意義。
【點評】
第一題:題目要求說出作者前后對木棉樹的印象。首先,題目已經給出作答范圍是①②段。然后帶著問題找答案,通過閱讀①②段,即可清楚得知本題答案。
第二題:此題為賞析段落題。題目要求結合全文。即要通過閱讀全文,獲得文章的主旨,在賞析第⑥段時不能脫離文章的主旨。第⑥段為文章最后一段,是對全文的總結升華,也是對文章主旨的一個提煉概括。通過閱讀第⑥段,可以明確得出作者對木棉樹是懷有贊美之情的,作者借用木棉花開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和生命的思考與感悟。從這一角度人手,就可以作答此題。
三、作文題
33.【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寫作能力
【參考范文】
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教育家馬卡連柯這樣說過:“培養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工作。”責任心是一種習慣性行為,學生的責任心,將關系到他以后的人生。每個人不一定都會有卓越的貢獻,但如果沒有責任心,他一定很難成功。有責任心,才會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認真,才更容易抵達人生的巔峰。
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要嚴格要求,一絲不茍。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一定要落實檢查。用行動告訴他們,言必行。行必果。半途而廢是缺乏責任心的集中表現,如果一個孩子遇到困難,就推脫逃避.想要放棄.那么他就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言出必行的習慣。不能讓他們只愿意做異想天開的做夢人.而變成行動上的“矮子”。
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進行正面宣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經常看到有關藤野先生的筆墨,他總是認真細致地幫魯迅修改筆記,連文法的錯誤、血管圖的微小偏差都不放過,他的責任心讓魯迅先生一生緬懷:胡適母親是一位如孟母一樣嚴厲而慈祥的母親,“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催我去上早學”、替“大哥”還賭債,這些都是因為她內心秉持著一顆有責任的心;莎莉文老師用愛心和耐心讓海倫.凱勒感到自然的偉大和世界的美好。將責任化為無私的愛心,將海倫的世界點亮.被譽為“再塑生命”的人……這些感人的故事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由衷的敬畏,給他們有關責任的教育。但是除了這些過去的事跡,教師還要積極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有責任心的榜樣.為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樹立一面鮮活的旗幟。
讓學生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后果.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會讓學生的思維方式發生變化。會讓責任心成為學生心底的花。但責任心的花種不能一直在心底開花,還得在行動中展現。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說:“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變得很有責任感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在與學生溝通的前提下給學生設定完成任務的期限.如果他們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將受到懲罰,在害怕后果的影響下.學生便會自覺地完成既定任務,慢慢地就會養成有責任心的好習慣。
花有果的責任,云有雨的責任,太陽有光明的責任。學生有學習的責任,老師有教育學生的責任。教育的目的是將思維幼稚的孩童變成心智成熟的人,而責任心就是這個過程的催化劑。在教育的過程中,將孩子培育成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對老師教學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孩子人格培養的重要一步。教師要時刻秉持責任之心,將孩子培育成一個有責任的人。
【點評】材料以里根兒時打破玻璃的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什么叫責任。題干要求從教師職業的角度出發,寫一篇文章。從教師職業角度出發,即要求作答者將自己當作一名教師,從教育學生的角度出發分析,形成觀點.再進行作答。范文從教師職業的角度談了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文章開頭引用教育學家的話增加了培養學生責任心的理論依據.足見考生扎實的教育學理論基礎。第二、三、四段從三個角度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分條論述。其中第一條言辭簡短,但論點明確:第二條和第三條作者運用理論論據與事實論據很好地將論點表述明確,同時做到了文辭不落于平庸,使文辭和事實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結尾采用娓娓道來的方式進行總結,收束整篇文章,可以體現作者確實是經過了嚴密的思考。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