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幼兒園班級管理。
【答案】C。
【解析】個案法就是對某一個體或群體組織在較長時間內,幾個月、幾年乃至更長時間,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的方法。
2.【知識點】嬰幼兒注意選擇性的發展。
【答案】B。
【解析】嬰兒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比度高的人臉邊緣,而很少注意那些更能表明他們將人臉視為整體的有意義圖形的內部特征(如鼻子,嘴唇)。故選B。
3.【知識點】幼兒情緒的發展。
【答案】B。
【解析】3~4歲幼兒,情緒的動因處于從主要為滿足生理需要向主要為滿足社會性需要的過渡階段。在中大班幼兒中,社會性需要的作用越來越大。幼兒非常希望被人注意、重視、關愛。與人交往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及人際關系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幼兒情緒的產生和性質。成人對幼兒不理睬,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懲罰手段,原因即在于此。故選B。
4.【知識點】幼兒想象的發展。’
【答案】B。
【解析】中班以后,幼兒的想象才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意想象是需要培養的,成人應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有主題的想象活動。如老師通過對故事前半部分的描述,引導幼兒續編故事的結尾。成人的語言提示,對幼兒有意想象的發展起重要作用。題干中幼兒抱著鴨子無所事事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指導引導幼兒的想象活躍起來。故選B。
5.【知識點】情緒對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動機作用。
【答案】B。
【解析】孩子較易學會離所時的“再見”,而不易學會早上向老師說的“早上好”,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與父母分離,缺乏向老師問早的良好情緒和動機。同樣是學說話。在不同情緒影響下,學習效果并不相同。故選B。
6.【知識點】幼兒記憶的發展。
【答案】C。
【解析】臨時性遺忘是對已識記的東西一時不能回憶或再認,但在合適的條件下還能回憶和再認。故選C。
7.【知識點】幼兒教師的角色。
【答案】C。
【解析】幼兒教師主要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幫助他們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決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題干中所說的內容體現了幼兒教師是兒童學習的支持者。
8.【知識點】幼兒園與家庭合作。
【答案】B。
【解析】家訪是一種學前教育機構與家長互動溝通的個別方式,是學前教育機構教師與家長間一對一的聯系和進行工作的方式。家訪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真實情況,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態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圍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針對個別幼兒的具體表現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措施以及介紹幼兒在園的進步與存在的問題。
9.【知識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答案】A。
【解析】《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10.【知識點】幼兒園保教常規。
【答案】A。
【解析】若為黃蜂蟄傷,因黃蜂的毒液呈酸性,可將弱堿性液體涂于傷處以中和毒液。故選A。
二、簡答題
11.【知識點】幼兒注意的規律。
【參考答案】
注意的穩定性是指同一個對象和同一個活動的注意所能持續的時間。幼兒的注意穩定性較差,小班時能集中3~5分鐘,到大班時可以集中15分鐘,有的幼兒能達到20分鐘。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對象具體形象、生動鮮明;(2)學習活動游戲化,避免枯燥單調;(3)活動與實際操作結合,鼓勵幼兒參與;(4)保持幼兒良好的身心狀態;(5)注意對象、任務不應過于復雜或過于簡單;(6)防止和控制無關刺激。
教育教學內容難易適當。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過難或過易都容易導致幼兒注意分散。
教育教學方式要新穎多變、富于變化。集中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活動的內容要多樣化。
12.【知識點】學前教育的原則。
【參考答案】
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中小學生那樣,主要通過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發展。而必須通過活動去接觸各種事物和現象,與人交往,實際操作物體.才能逐步積累經驗,獲得真知。離開了活動,就沒有幼兒的發展。
教師在實施活動性原則時應注意:
(1)以活動為中介,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
學前教育促進兒童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活動來進行的。學前兒童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使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動空間、時間,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以及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為兒童積極主動地活動提供可能性。
教師既要相信兒童.放手讓他們進行各種活動,又要適時地支持和引導,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同時還應鼓勵兒童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手段。
活動過程要了解兒童的活動狀態.這包括兒童心理覺醒水平、興趣中心和需要、活動準備狀態、習慣性行為、動機和情緒背景、學習和活動方式及其特點等。
(2)教育活動的多樣性
不同的教育活動內容、形式。在兒童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學前教育機構的活動要避免單一化傾向。教師要注意教育活動的多樣性,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如從類型來說,有集中活動、游戲、日常生活活動、親子活動、勞動等;從活動的領域來說,有健康的、科學的、語言的等領域的活動;從表現形式來看,有聽說表達類、運動類、動手制作類、小實驗等活動;從組織形式來看,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