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專家解析:近代洋務運動以來,稱學校為“學堂”;維新變法時期,才正式改稱“學堂”為“學校”。
2.【答案】D。專家解析:學習的“自主性”具體表現為“自立”“自為”“自律”三個特性,這三個特性構成了“自主學習”的三大支柱及所顯示出的基本特征。
3.【答案】D。專家解析:條件性知識主要是解決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即解決“如何教”的問題;本體性知識主要用于解決教師“教什么”的問題;實踐性知識,即課堂情境知識,體現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智慧和教學風格。
4.【答案】C。專家解析:少先隊活動不屬于班級活動。
5.【答案】A。專家解析: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進行觀察的方法。這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
6.【答案】C。
7.【答案】B。專家解析:相對性評價有利于在群體內做出橫向比較,故常作為選拔和甄別的依據。
8.【答案】B。專家解析:教案是教學設計的呈現形式,教學設計是形成教案的一個“系統化”過程。
9.【答案】B。專家解析:盧梭認為教育的任務應該使兒童“歸于自然”,他在《愛彌兒》中提到,自然教育的最終培養目標是與“公民”“國民”相對立的“自然人”。
10.【答案】C。
11.【答案】C。專家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課堂總結的復述法。
12.【答案】B。專家解析:認同,即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規范,并試圖與之保持一致。
13.【答案】A。專家解析:小學生衛生保健的內容包括個人衛生保健、環境衛生保健、合理的作息制度和教學衛生保健。
14.【答案】B。專家解析:題干描述的是黏液質氣質類型的特征。
15.【答案】B。專家解析:小學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情緒、情感的動力特征明顯、友誼感逐漸發展、情感體驗的內容日益豐富、情感表現的深刻性逐步增加、情感反應的穩定性明顯增強、高級情感得到進一步發展。
16.【答案】D。專家解析:A、B、C三項都為行為動詞,D項為目標動詞。
17.【答案】B。
18.【答案】D。專家解析:垂直遷移是指具有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19.【答案】B。專家解析: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單一性,難以適應新時期我國語文教學的特點,尤其難以適應新課程語文教學任務的多方面性和綜合性。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以探討教材的呈現方式,來解決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實現新時期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以教學方法的取長補短,來發揮整體綜合效應,實現新時期語文教學方法的“整體化”。
20.【答案】D。專家解析:在提問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要及時糾正,給學生做一個明確的解釋,一定要讓學生弄明白錯在哪里,不能放任不管。
二、簡答題(答案要點)
1.美育的途徑十分廣闊,方法靈活多樣。美育可以在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進行。具體策略和方法如下:
(1)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進行美育。
第一,通過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進行美育;
第二,通過藝術學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進行美育。
(2)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美育。
第一,利用家庭環境進行美育;
第二,組織學生參加美化學校環境的活動:
第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美。
2.(1)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恰當進行獎懲;
(2)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和維持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進行積極歸因,增強對成功的期望;
(4)培養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成功的自信心;
(5)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習動機的激發者;
(6)注意個別差異。
3.(1)就動作的對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動的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
(2)就動作的進行而言,操作技能的執行是通過外部顯現的肌肉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
(3)就動作的結構而言,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結構上具有展開性。
三、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班級管理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對班級實施有效的教育與管理,必須要爭取課、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的配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班主任應有計劃、有組織地在短時間內有效地組建班集體。具體包括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并不是只靠規章制度就能管理好的,這些規章制度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然而,最重要的是維持正常的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輿論和班風。
2.(1)動物學校的課程的設置不合理。首先課程的設置不能有效促進各種動物的個性發展,而是要動物去適應課程:其次采取統一設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種動物的選擇與需求,如松鼠、老鷹的游泳,泥鰍的跳躍和飛行。
(2)在教育評價上,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不科學。①“期末的成績匯報課上,泥鰍跳躍、跑步得了‘C’等,飛行沒有學會,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現在的‘B’等。老鷹飛行以優勢得到了‘A’等,但在跳躍與跑步項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飛行項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沒有通過……”可以看出學校在評價方法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教育應是一種報考的管理過程。②不注重發展性評價.不注重期望與激勵。“泥鰍訓練刻苦,跳躍、跑步雖有所長進……但礙于校方的規定和校長、教練的威嚴,打消了這個念頭……”③在評價內容上,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甄別與選拔,不注重其他方面(態度和能力)的發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識和技能僅僅是一個方面。
四、教學設計題(答案要點)
《aieiui》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2.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句子,會讀兒歌。
【教學重難點】
聲母與ai、ei、ui組成的拼讀與認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1.復習拼音
(1)同學們,誰還認識這些拼音娃娃?(教師指名學生讀韻母“ai、ei、ui”)
(2)這些拼音娃娃和聲母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節,你們能讀出來嗎?(指名學生讀音節:chui、zai、pei、mei、dai)
2.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女孩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學生讀“你栽樹,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說話的時候,小白兔也趕來了。你們喜歡小白兔嗎?為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性認識談論小白兔——有從外形上說的,有從習性上說的,有借助童話說的。)
3.學習兒歌
(1)教師教讀兒歌。
(2)讓學生說說兒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樣?
(3)認識生字。
A.指名學生讀音節。
B.自主識字,相互交流。
C.引導學生匯報是怎么認識的?(有的說是從廣告上學的;有的說是爸爸教的;有的說通過拼讀認識的;有的說是同桌告訴的;有的說這個字是某個人的名字……學生回答時,還讓學生給生字找個朋友,組成詞語。)
(4)課堂間休。(當學生匯報“在”的時候,要學生用“在”說一句話。學生說“春天在哪里?”教師順勢要學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師和學生邊唱邊跳。)
(5)讀兒歌。
A.教師領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
B.教師引讀。(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
C.小組輪讀。
D.指名學生讀。
E.學生加動作讀。
F.學生表演讀。
G.教師與學生合作著表演讀。
H.師生同唱“小兔乖乖”。
4.鞏固生字
(1)教師創設問題:“小白兔和你們比誰最聰明呀?下面你們和小白兔比一比,記一記課文下面的生字吧!”
(2)開火車游戲。(學生讀生字卡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