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
2.【答案】B。解析:課的類型是由課的種類決定的。
3.【答案】B。解析:騎士教育是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產物,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以培養英勇善戰、忠君敬主和舉止得體的騎士為目標。騎士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教會教育無關。
4.【答案】A。
5.【答案】C。解析:學校的產生標志著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
6.【答案】A。解析:標本屬于實物直觀。
7.【答案】D。解析:符號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它們代表什么。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解析: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的區別:陳述性記憶是指對事情描述的記憶,如自我介紹,這是屬于外顯記憶;而程序性記憶是指技巧性的動作,如騎腳踏車,這是屬于內隱記憶。
11.【答案】B。解析:考查的是校本課程的概念。
12.【答案】B。解析:按照學習結果,加涅把學習分為五種類型,包括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度。其中,認知策略指調控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內部心理過程的技能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詞匯,能寫出通順的句子,但在寫自己熟悉的題材時,仍寫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學生缺乏相應的認知策略。
13.【答案】D。
14.【答案】D。解析:題干中的現象是注意體現在面部表現上的外在表現。
15.【答案】C。解析:班級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
16.【答案】A。解析:啟發式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17.【答案】D。解析:題干呈現的是同時含有吸引與排斥兩種力量的兩個目標,因此是多重趨避沖突。
18.【答案】B。
19.【答案】B。解析:《普通教育學》和《大教學論》都是學科,《大教學論》有神學色彩,所以并不科學,跟這個沒關系,這樣教大家記憶,看到“規范、科學”就選《普通教育學》,看到“萌芽、開端”就選《大教學論》因此根據題干,答案選B。
20.【答案】D。解析:國家實行教科書審定制度,教科書的審定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21.【答案】D。解析:教育方針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達,具有政策的規定性,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必須貫徹的強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針的若干組成要素之一。
二、辨析題
22.【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此觀點混淆了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的概念,將二者等同化。教育目的是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總的要求。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養德智體美等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一教育目的的規定下,各級各類學校可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化。
23.【參考答案】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逆向遷移和負遷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逆向遷移是從遷移發生的方向上來劃分的,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負遷移是從遷移的結果來劃分的,是指兩種學習之間相互干擾、阻礙,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24.【參考答案】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作家、藝術家進行藝術構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創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言語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想象是在創造活動中,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人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發明創造、文學家塑造新人物、構造故事情節、科學家的新的研究方案和設計等,都是創造想象的過程。
25.【參考答案】
該說法正確。性格的意志特征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征。包括行為方式和水平的調節。在緊急或困難情況下表現得鎮定、果斷正是對于行為方式和水平的調節,故題干說法正確。
三、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不同的心理流派對遺忘原因的解釋也是不同的,產生了不同的學說:
(1)以巴甫洛夫為代表的記憶痕跡衰退說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結果。
(2)以詹金斯和達倫巴希為代表的干擾抑制說主張: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這種學說可以用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來說明。前攝抑制是指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而倒攝抑制是指后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
(3)奧蘇貝爾提出來同化說,認為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即用高級的概念與規律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發生遺忘,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并減輕了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
(4)精神分析學派中,弗洛伊德認為遺忘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記憶也就能恢復。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緒緊張而引起的遺忘,就是動機說的體現。
(5)提取失敗說認為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遺忘是因為于失去了線索或線索錯誤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
因此,在記憶材料時,我們盡量多地記住材料的其他線索,會幫助我們在需要時較容易地提取。
27.【參考答案】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
28.【參考答案】
活動中心課程又叫經驗課程,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和其學生克伯屈。
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于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第二,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系,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
第三,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
29.【參考答案】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活動輔導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輔導。
四、材料分析題
30.【參考答案】
小強成為問題學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和主觀能動性。而良好的環境,包括家庭環境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材料中小強的父母平時業務繁忙,無暇照顧、關心和教育兒子,沒有為小強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生主觀能動性未得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人的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材料中王小強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以發揮,是王小強成為問題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先生對學校的批評是錯誤的。
為了對學生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師與家長應遵循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的原則。這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材料中王先生說“孩子表現不好,是學校與老師的責任”,而與自身無關,違背了這一原則。
31.【參考答案】
(1)該教師采用了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探究學習也稱為發現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依托的學習,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
主要包括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和反思階段,來使學生獲得知識,獲得創新實踐能力和思維發展。
(2)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意義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使教學觀發生轉變。傳統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會學生知識”,“重結論輕過程”,而探究式教學強調課堂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會學生學習”,“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進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習內容努力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加強了學習內容的“生活化”。探究式教學改變傳統學生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創造性。
探究式教學的運用體現了新的教學三維目標觀。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探究式學習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模擬題匯總※ 報名公告匯總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