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
1.在某教材必修第一單元戲劇單元時,為了讓學生培養學生對戲劇的濃厚興趣,首先給學生介紹了一些戲劇基本知識,下列有誤的一項是( )。
A.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
B.戲劇按作品內容的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悲劇的主人公一般是反面人物,以他們的最終死亡為結束;喜劇一般以正面勢力的勝利告終,正劇是兩種勢力取得均衡。
C.世界上三種古老戲劇文化,包括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印度的梵劇及中國的戲曲。
D.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以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2.閱讀柳永的《雨霖鈴》,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宋詞婉約的意境與情韻,推薦以下幾首詞作為課后拓展,以下不符合的一項是( )。
A.《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B.《聲聲慢》(尋尋覓覓)
C.《鵲橋仙》(纖云弄巧)
D.《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3.《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深刻的社會和時代問題。劇中人物較多,學生易將該話劇人物與其他話劇人物混淆,下列選項中,不是這出劇中的人物是( )。
A.陳白露 B.四鳳 C.魯大海 D.周樸園
4.某版高中語文教材設置有“和平的祈禱”主題單元,意在引導學生“沉思戰爭災難,珍愛和平,理解世界人民和平的愿望”。下列不適合選入的作品有( )。
A.《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B.《兵車行》
C.《靜靜的頓河》 D.《邊城》
5.在學習病句時,很多學生能靠語感判斷出病句與否,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修改。對下列病句修改錯誤的一項是( )。
A.《紅樓夢》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共產黨員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物的生動事跡。/“事跡”改為“形象”
B.在80年前的那場慘烈的戰斗中,他失去了一條腿。/“戰斗”改為“戰爭”
C.貓兒嬌憨的姿態,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去掉“地笑起來”
D.老師睜大眼睛盯住小陳,他被他的奇怪的神情弄得莫名其妙。/可改“被”為“對”
6.在成語的辨析中,學生應結合語境檢驗成語的使用是否正確。下列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你是學數學的,又不懂設計,不要總是對設計師指手畫腳。
B.李小明關于小區內私自占有共享單車等問題的解決十分妥當,無可厚非。
C.鄭愷邊開車邊學李晨說話,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戲封為“模仿帝”。
D.保護學校公物,保持校園整潔干凈,我校每一位同學都責無旁貸。
7.學習文言文單元,教師建議學生自主歸類通假字,下列語句中加點字不是通假字的是( )。
A.君子生非異也 B.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C.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D.孰能無惑
8.某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圍繞“口語交際教學”深入探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走訪、考查、座談、問卷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收集有用信息
B.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煉交際能力
C.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體驗不同生活,激發學習興趣,表達真情實感
D.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傳媒手段演示文稿,運用電子郵件等多種通訊方式進行交流
9.教學《寡人之于國也》,教師設計了三個思考題:梁惠王為何對“民不加多”倍感憂慮?孟子比喻的特點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何在?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的?今天可做哪些合理的引申?對該教師的設計意圖評價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三個問題難易程度相當,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B.整體設計考慮了學情,結合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C.前兩個問題有助于學生更深刻了解孟子的論辯特色及“仁政”思想
D.第三個問題是對課文內容進行了了延伸,聯系具體實際,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
10.閱讀《蘇武傳》教學實錄(節選),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師:生活當中,我們也在經受著各種各樣的誘惑,金錢、高位、玩樂、浮華……如何去面對它們,這關乎心靈的選擇。就在我們生活的世界,有20年身處孤獨跋涉26萬公里送信進山的王順友,有身帶傷痛為戰友守墓30年的八旬老人歐興田,有23年為農村群眾送去11000場電影的殘疾放映員馬恭志,還有行走崎嶇山路19年的懸崖小學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是什么讓他們拋卻了繁華的誘惑,而去與孤獨相伴?我想,只因他們心有信念,甘于奉獻,這是浮華面前心靈的選擇,這是寂寞之中靈魂的堅守。
今天的我們,應當把蘇武種在內心深處。皓皓明月之下,一個偉岸的形象走來,他站在民族歷史的風尖浪口,他站在人格品質的高山之巔,他用他那偉大的人格,偉岸的形象,震撼著整個中華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我們今天的人,千萬不要和蘇武離得太遠,不要仰視他,要親近他,把他的精神注入你的血脈之中,這才是我們學習蘇武這篇文章的真諦所在。
我們今天通過這篇《蘇武傳》,把這個偉岸的形象移植到你的心靈之中,你也會變得崇高和偉大。
對于該教師的課堂收束,評價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卒章顯志”,升華感情 B.聯系實際,不拘一格
C.語言精練,緊扣中心 D.概括總結,鉤玄提要
11.閱讀《諫太宗十思疏》教學實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或者社會的實際情況談談對其中一思的體會和看法。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
生:當個人成績名列班級前列,不要感到驕傲自滿,因為別人也在努力,一自滿就有不進則退的可能。故魏征說“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有理。
生:我們在學習遇到了困難或挫折時,絕對不要偷懶或松懈,否則前功盡棄,魏征說的好“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生:我們沉湎于網絡,學習提不起興趣的時候,要想一想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度,適可而止,“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生:那些當官的,自己素質不高,跟壞人在一起,要想一想:“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師:看來十思到現在還未過時,甚至可以說在現在社會,也應該把十思作為座右銘。
師:《禮記》中說,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是說先提高個人的修養,可以輻射到外在的事物,從這里,我們探究十思的思路。……
對以上教學實錄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學生的討論沒有觸及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反而影響了教學進度
B.教師能依據教學的重點,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C.教師誘導學生自由的發表觀點,體現了他對學生的尊重
D.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回歸文本,讓學生的情操在無形中得到陶冶
12.閱讀《哈姆萊特》教學實錄,按要求答題。
(播放戲劇《哈姆萊特》中王子獨白的片段
師: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哪位同學來幫我們翻譯一下。
生1: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
生2:以前看過書上寫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師:大家翻譯的都很好,那么我們好奇,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哈姆萊特這樣一個尊貴的王子獨自徘徊,發出了這樣深沉的疑問。為了解開這個疑惑,我們一起來走進《哈姆萊特》這一課。
以上教學實錄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教師用多媒體導入,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B.由視頻導入,形式新穎直觀,可以激發學生熱情
C.視頻導入預設了情境,但是課堂中出現了英語翻譯,會影響語文課的功能發揮
D.適當的將影視材料運用到課堂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3.閱讀《蜀相》教學實錄(節選),按照要求答題。
師:剛才同學們在評價的時候,覺得詩歌包含了復雜的感情,但還有些拿不穩。說明對于詩歌的理解還有些欠缺,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杜甫。詩中哪些字眼你認為含義深刻?哪個意象你覺著意蘊豐富?哪一聯詩句最能引發你的思索?任選話題,談一談感受,或者對詩歌進行散文化改寫。要求形成文字,給大家10分鐘時間。
(學生興趣十足,紛紛拿出練習本)
生:詩人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
生:“柏森森”一詞,是說祠外茂密的柏樹陰森可怕,與祠內的“碧草”“黃鸝”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生:不對。“森森”是高大密集的意思,柏樹之所以高大茂密,是因為沒有人去砍伐它們,愛惜這些柏樹,正是表現了人們對諸葛亮的愛戴。我見過曲阜“三孔”的大樹。
生:柏樹不一定只是在祠外,祠內肯定也有。
對上述教學實錄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教師提出的問題和要求中,將對詩歌的分析細化為對詩歌關鍵詞語或者意象的分析把握,利于學生入手和操作
B.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問題,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來完成自己擅長的任務
C.明確時間限制,既給學生以適當的自由,又讓學生有時間上的緊迫感,同時讓教師更好的把握課堂節奏
D.教師的問題設計的很好,但是應該把這幾個問題分別落實到幾個具體的小組,防止學生都去挑選簡單的題目,達不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
14.教學《雷雨》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的潛臺詞,體會人物語言內涵的豐富性。對這一做法,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潛臺詞含有豐富的言外之意和未盡之言,準確地傳達出人物潛在的心理動機和說話的真正目的,形成強烈的戲劇效果
B.揣摩人物的潛臺詞,揭示人物的鮮明性格和不同性格之間的尖銳對立,把握人物個性特點
C.潛臺詞表現出說話者的真正意圖、真正動機感,給觀眾留下意會和回味的余地
D.劇本中潛臺詞眾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分析
15.教學《赤壁賦》后,教師提出中國古代詩文有“窮而后工”的說法,并讓學生討論這種現象,從古代文學家中找出更多相類似的例子。對這一做法,分析準確的是( )。
A.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B.意在讓學生理解“創作”與“生活”的關系
C.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寫作素材
D.體會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一)請認真閱讀下面兩個教學片段,完成第16題。
環節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聞一多先生曾這樣評價《春江花月夜》,說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可見此詩的藝術成就之高,今天我們就和著悠揚的旋律,精美的畫面走進《春江花月夜》,來感受一下它的藝術魅力。大家靜靜地聆聽,仔細體會詩歌所表現的那種意境。(PPT播放江水、明月和樹影等組合的PFLASH動畫)
(老師抑揚頓挫地開始了朗誦:“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斜月沉沉茂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環節二 品詞析句,賞析詩歌
老師把同學們引向了對詩歌的欣賞和分析 。同學們分組討論后,進入了班級交流。第一位同學總體介紹了作者和《春江花月夜》在藝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還展示了他們組制作的幻燈片;第二位同學從文學角度評析《春江花月夜》與民樂的《春江花月夜》的異同;第三位同學從文學角度評析《春江花月夜》詩歌寫景喻人,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同時也演示了幻燈片……
環節三 自主創作,不同感知
經過大約十幾分鐘的欣賞分析和交流,老師說:“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作者當時的心境,我們也體會了詩歌所帶給我們的美感,我想這藝術的魅力一定感染了你們,你們能否用自己的智慧來再現詩歌無窮的藝術魅力?”一個同學說:“我今天沒帶胡琴,就清唱吧!我想通過唱來再現詩歌的美感。”于是悠揚的自編的《春江花月夜》的歌聲在教室里響起。另一位同學說:我們四個人來一個詩朗誦吧,我們要再現《春江花月夜》的節奏感!于是,四位同學上臺表演了詩朗誦。另一名同學說:“我來展示書法吧!我想提示詩歌在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于是,那個同學揮就的隸書“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等展現在大家的眼前,這些字真是寫得剛柔相間,擲地有聲;還有幾位同學談了學習《春江花月夜》的感受,就作者張若虛寫作時的心情問題還有個小小的爭論呢!用各種形式再現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后,全班又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了《春江花月夜》。老師在最后提醒大家課后把感受寫下來。
問題:
16.(1)請結合新課標,說說這堂課的優點。
(2)請說說教師設計學生自主發揮已有才能的意圖。
(二)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完成第17-18題。
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完成問題。
持之以恒①“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他告訴我們:贏,貴在持之以恒。“恒”,完成幼苗茁長為參天大樹的抱負;“恒”,實現小溪匯成江河的理想;“恒”,成就了駿馬至之千里的志向。
②蘇軾,是我國文壇一座不朽的豐碑,他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他強調的是,堅持和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成大事”的目的。著眼于今天,著眼于當下,一步一腳印,堅持走好每一步。
③丘吉爾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丘吉爾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此,在于他的不肯放棄。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我想,沒有人會遭遇到比丘吉爾更大更多的困難,在這些困難面前,我們不能畏懼,唯有選擇迎難而上,困難作為一種不斷鞭策自己、促使自己前進的鞭子。要知道,把希望放在所謂的奇跡上,日復一日地等待奇跡出現,實不可取。曾有人說過:“絕望謂之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沒有腳踏實地的堅持,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想用一個個不切實際的希望來支撐一個有價值的人生,我只能說那是癡人說夢。
④毛主席說過:“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它被無數莘莘學子寫在案板床頭,恨不得每日吟誦十遍。然而堅持,不僅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行動,它體現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每天多弄懂一道題,多背過一個知識點,積少成多,你最終會發現自己的進步。
⑤蘋果總裁喬布斯說:“大家一定要堅持這樣的信念,在命運、人生、學業、事業等各個方面都要堅持。這種思考方式從沒有讓我失望過,并且改變了我的人生。”
⑥所謂集掖成裘、聚沙成塔,不正是告訴我們,堅持是至關重要的嗎?讓我們站在原點,堅持去戰勝一個個困難,堅持去做認為正確的事,就會贏得豐厚的人生饋贈。
17.請從第④⑥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③段找出一處語病,并分別修改。
18.請指出該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并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蘇武傳》原文
蘇武傳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守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后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課文介紹
該課文為某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四單元第二課,同單元的選文還有《廉頗藺相如列傳》《張衡傳》。
單元介紹
這個單元學習古代人物傳記,所選作品有《史記》、《漢書》等正史中的人物傳記,也有正史之外的人物小傳。這些傳記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績、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異行驚世駭俗,都令后人景仰和追慕。
學習這些作品,要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閃光之處,體會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感情傾向;要注意這些傳記作品多樣的敘事寫人手法,體味文章的格調與韻味。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定
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經濟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樹立常見文言文實詞、文言文虛詞、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學生情況
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班級45人。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能夠投影實物。
19.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
20.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21.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研討與練習三】
相傳蘇武歸漢后,曾致書李陵,望其歸漢,李陵作《答蘇武書》回復。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試結合課文和這一段文字,談談你對蘇武這一歷史人物的認識。
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于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模擬題匯總※ 報名公告匯總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