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應從( )歲左右的孩子開始進行如廁能力的培養。
A.1.5歲
B.2歲
C.2.5歲
D.3歲
參考答案: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教師對幼兒如廁能力的培養。從小培養兒童的如廁能力,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應從對2歲左右的孩子進行如廁能力的培養入手,使他們能較快地適應托兒所、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2.( )是學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A.生活教育
B.安全教育
C.保教結合
D.鼓勵教育
參考答案:
C
參考解析:“保教結合”是學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它是根據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而提出的。
3.下列不屬于兒童良好的餐飲習慣的是( )。
A.按時吃飯,坐定進食
B.逐步培養兒童獨立吃完自己的飯菜
C.注意不讓飯菜撒落在桌上和地上
D.進餐時大聲說笑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應引導養成良好的餐飲習慣。幼兒進餐時不大聲說笑。集體進餐,其實也是兒童之間相互交往的時機。教師應該告訴兒童,想說話時先咽下嘴里的食物,再輕聲說話。兒童喜歡模仿,教師還可以和他們一起進餐,用自己的言行去暗示兒童的行為。
4.( )是保教結合最緊密的幼兒園課程形式,其中的每一項活動既是對幼兒的保育過程,又是施教的機會。
A.游戲
B.日常生活活動
C.教學
D.課堂教學
參考答案:
B
參考解析:“保教結合”是學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它是根據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而提出的。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日常生活活動是保教結合最緊密的幼兒園課程形式,其中的每一項活動既是對幼兒的保育過程,又是施教的機會,教師都可以在對幼兒進行保育的同時,抓住時機對其施以教育。
5.引導幼兒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在參與課堂管理,為集體服務的活動中,在擔任值日生、小組長、教師小幫手等角色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方法是( )。
A.榜樣示范法
B.滲透教育法
C.評價激勵法
D.成果欣賞法
參考答案:
B
參考解析: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不可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煩太慢,不如自己做來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覺地剝奪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機會。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幼兒在一目生活各環節中,在參與課堂管理,為集體服務的活動中,在擔任值日生、小組長、教師小幫手等角色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正是滲透教育方法的運用。
相關推薦:
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